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为什么现在提出新农村建设?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4月10日   阅读:

北京周报   新农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1956年,中国政府就提出建设新农村的目标,随后的中国农村改革也提到新农村的建设。但是,新农村建设并没有列入中国政府的工作日程。直到2006年中国政府1号文件,才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   那么为什么现在中国政府才把新农村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日程呢?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对此做了解答。     陈锡文说,中国现在提出新农村建设,主要有5大原因:   一是由于目前中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特别是从粮食角度来看,虽然现在的粮食产量这几年有比较明显的恢复,去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84亿吨,和2003年相比,大概增加了5000多万吨,增幅是比较明显的。但即使是这样,还比历史上最高的年分1998年低了2800多万吨,同时4.84亿吨的产量对于国内的需求来说还不能满足,还要继续增加进口。2005年中国粮食总需求9990多亿斤,与年产量相差200亿斤,只能通过进口补充。因此为了保证中国的农业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还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搞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逐步建设中国的现代农业,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是中国现在的城乡差距还是在继续扩大。这对于建设整个民族的现代化的社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来说,应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必须认真对待城乡差距问题,努力缩小这个差距。   城乡差距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是3255元钱,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钱,差距是3.22:1;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差距和改革之初相比是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改革之初,中国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1978年的时候,农民人均收入是134元钱,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元钱,差距是1:2.57。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另一个方面,除了经济收入差距之外,就是农民享受到的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比如教育、卫生、文化等等,这些方面和城市差距非常大,甚至这方面的差距超过了在收入方面的差距。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加快教育、卫生等等事业的发展。     三是中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已经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支持力度的财政能力。中国200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989年的473%,财政收入也超过了3万亿元。与此同时,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5.6%下降到12.4%;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也从占总人口的73.79%减少到58.24%。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四是中国扩大内需的需要。从这些年的经济增长来看,经济学家们一般讲到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对外贸易,从这三方面来看,投资和外贸对中国GDP的增长起的作用相对大一些,而国内需求的增长相对起的作用没有投资和对外贸易大。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格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大多数人生活着的农村地区,它的市场所占的份额相对比较低,关键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低。真正要打开这个市场,就是让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更快富裕起来,他们如果有了足够的购买力,中国的市场才能真正打开,扩大内需的方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五个原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宗旨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能够公平地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样才能建设成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