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顺大势 谋双赢——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回顾展望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4月13日   阅读: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龙新 魏玉栋   4月14日,两岸经贸论坛将拉开帷幕;4月20日,首次专设的台湾农产品展区也将出现在第七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这些都是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的大事。值此之际,记者就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情况,请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的有关负责同志作了回顾与展望。   应该说,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是在两岸人民,尤其是相关民间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在相互探索中一步步走来,并在近几年形成了连续升温的态势。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给两岸农业,尤其是台湾的农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并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农业及相关产业已成为两岸经济关系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回顾一下,自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两岸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两岸农业界就顺应历史潮流,开始举行各种专业研讨会和经贸洽谈会,开展专项农业技术合作,你来我往之中,增进了相互了解,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共同探索出了不少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和途径。   第二个阶段出现在两岸先后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两岸农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一阶段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两岸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原先个体、单项的交流,逐渐演变为有组织的形成一定规模的交流。两岸的合作在交流中不断深化,合作的形式更多,人员往来更频繁。   第三个阶段是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发表了重要讲话之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来访,胡锦涛总书记分别与他们举行了会谈,就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其中包括加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和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随后,大陆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台湾农民的政策,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在福州,还是在上海,每次在大陆举办台湾农产品展销会,都能看得出,台湾农民及各种农业组织都非常踊跃,而大陆消费者对台湾农产品也是非常感兴趣。   两岸血缘相亲、同宗同文。农业资源要素互为补充,才能够使两岸农业竞争力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点。经过两岸农业界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渐入佳境,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一、两岸民间人员往来频繁,形成了多层次、宽范围的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台湾省农会等台湾民间组织与大陆民间农业团体建立了较为紧密的联系。这些为形成两岸农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台湾有优良品种、先进农业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外向型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大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持续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利用好各自优势,实现两岸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互补,这是两岸农业交流的动力和合作的基点。   近年来,祖国大陆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积极参与两岸的农业交流与合作,与岛内的农业专业组织建立了较为顺畅的沟通渠道。积极邀请台湾农业界高层人士以及农渔会、农业合作社组织、农业专业协会和普通农民来大陆参观、考察。同时,积极组织大陆农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赴台考察。还先后和台湾农业界共同举办形式多样的两岸农业专题研讨会和经贸洽谈会,内容涉及果树、蔬菜、畜牧兽医、动植物检疫、渔业等领域,促成了一些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这些基础性工作,为构建两岸农业合作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在动物疫情通报、农业信息交流等方面两岸有关方面确立了稳定的沟通渠道。   随着两岸民间农业组织沟通的经常化,两岸农业人员往来也越来越密切。台湾方面,最初来大陆的,主要是以企业家为主,而现在,更多的是农会、合作社、产销班的具体管理人员和普通的台湾农民。这次到第七届菜博会参展的台湾成员中,来自基层的代表占到了三分之二。到大陆发展创业,寻找新的机遇和商机,成为许多台湾农民和农业组织的心愿。   二、创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和经验,也为探讨新的两岸经贸合作方式和平台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1997年开始,农业部、国台办、原外经贸部先后批准在福建的漳州、福州,海南全省,山东的平度,黑龙江的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大庆和农垦总局,陕西的杨陵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去年7月,大陆又宣布将福建漳州、福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大到福建全省。设立试验区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各地特点和优势,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试验、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为促进两岸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有益的模式和经验。   为促进试验区健康有序发展,农业部研究提出了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不断加强对试验区建设的指导。试验区所在的省市都制订了发展规划,颁布了地区性的优惠政策,并采取了积极措施改善投资环境,为试验区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经过几年运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收入,成为吸引台商投资农业、推进两岸农业合作的一种有效形式。福建省建立试验区以来,已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600多个,合同利用台资19亿美元,实际到资11.5亿美元,占全省农业利用外资的60%以上。   三、大陆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台湾农民的政策,照顾和维护了台湾农民的利益,同时,也让台湾同胞看到了大陆解决台湾农产品丰产期滞销问题的善意和真情。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两岸经贸交流,为台湾农民办实事,大陆协助台湾农产品销往大陆,解决台湾农产品滞销问题。继去年上半年出台扩大台湾水果检疫准入品种后,大陆在去年8月份又单方面将15种台湾水果进口大陆的关税降至零税率,同时对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涉及的通关、检验检疫等实施便捷措施。这一举措获得了台湾农民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赞誉。   去年7月18日-20日,农业部与商务部、国台办等单位在上海展览中心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览暨台湾农产品展销会。这次展会第一次集中展示了台资农业企业在大陆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走过的历程,展示了台湾农产品的特色优势,为两岸农业投资与贸易提供了新的平台。这次展览是岛内各级农会、专业协会、产销班以及农业企业来大陆参展规模最大的一次,有近三分之一的参展单位来自台湾岛内。台湾杰出农民民间交流团团长陈春明在展会上表示,眼见为实,台湾农产品在大陆“很有市场”,前景绝对看好。他呼吁台湾有关方面善待大陆对台惠农美意,使台农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随后的10月份,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设立台湾农产品展销区,为台湾水果“登陆”创造了新的渠道和平台。这届农交会上专门设立了台湾农产品展示区和有48个展位的台湾农产品销售区。这成为当届农交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到台湾展区看望了参展的台湾农民,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欢迎。与同年7月份上海展会不同的是,这次展会是去年8月份大陆单方面宣布对台湾15种水果实行零关税优惠政策后,对台湾享受零关税的当季热带水果、农产品深加工制品的一次集中展示、展销,是在实施检疫、通关一系列便利措施后一次正常的贸易活动,既是对出台政策效果的一次检验,也是继“7.18”上海展销会后,进一步向大陆北方市场推介台湾农产品的重要宣传推动活动。台湾省农会作为这次展会的参展协办单位,第一次公开与大陆亲密合作引起广泛关注。   四、在持续不断的交流与合作中,海峡两岸农业收到了双赢的结果。大陆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给农业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必将出现新的契机。   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两岸均属小农经营形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但各有所长。台湾农民专业技术素质相对较高,在农业经营上具有比较丰富的市场经验,拥有的资金也比较充裕,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好,农产品加工和运销能力较强。但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将给台湾农业带来新的困难。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未来台湾农业的资金和技术必须到岛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从总体而言,大陆农民的专业技术素质和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可支配资本量较少,农产品运销渠道不顺畅,加工增殖能力低。但是,大陆的土地面积辽阔,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产品销售市场潜力大。两岸农业的优势互补之势非常明显。   加强两岸农业合作,能够实现两岸的双赢。台湾著名人士许信良曾经说过:“台湾农业今后的出路在大陆”。事实上,通过交流与合作,以精致农业为主的台湾农业,将以市场潜力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大陆市场为依托;大陆通过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促进大陆农业科技水平得到了提高。   将大陆的农业资源、劳动力、科研成果与台湾的资金、应用技术、农产品运销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促进两岸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最终形成互惠互利、互补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亦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两岸农业因生产结构相同、贸易结构相似、国外市场相近所导致的恶性竞争,共同拓展世界农产品市场,实现两岸共同发展,促进两岸农业的振兴。   据去年底不完全统计,在大陆投资的台湾农业企业已有5000余家,合同利用台资4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30多亿美元。但是由于正规的贸易渠道不畅通,两岸农产品贸易规模还偏小,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亟待扩大。展望未来,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既面临着挑战,也充满着机会。从两岸人民的利益和福祉出发,积极推动两岸互惠互利的农业合作,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必定有广阔而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