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技术专栏 >> 内容阅读
穿军装的沼气专家
来源:种子网           2005年09月21日   阅读: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赵建龙 记者:王钰

  “黄文兵在吗?”9月1日一大早,白山边防支队临江边防大队大栗子边防派出所值班室的玻璃就被人敲得咣咣响,是一位老大爷找他修沼气池。

  原来,自2004年初以来,民警黄文兵在下责任区走访时了解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辖区村民为了冬季取暖大量砍伐山上林木,给当地自然资源以及水土保持带来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是村民房前屋后堆积成山的腐烂枯枝杂草、家禽粪便等散出刺鼻的气味,却无人处理。这引起民警黄文兵的关注。在读大学时就对沼气池使用方面十分感兴趣的黄文兵有了自己的想法,能不能把枯枝杂草利用起来,代替木材?这样不仅保护了自然,更美化了环境。说干就干,在对辖区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黄文兵一方面跑到上百公里外的书店买来相关书籍;另一方面多次到临江市农业局、大栗子镇农科所等单位求教,甚至打电话向自己大学老师咨询。经过近2个多月的学习,他基本掌握了农村沼气池的修建、使用、管理以及故障排除等技术。在此基础上,恰逢临江市农业局在大栗子镇推广沼气池兴建项目,这样一来,黄文兵不仅成为推广沼气池的宣传员,更成为了指导和修建沼气池的技术员。

  今年7月25日,辖区张大爷家沼气池管道接头处漏气,黄文兵知道后二话没说就顶着大中午的烈日,用毛巾捂着鼻子,腰里别着钳子下到2米深的沼气池去修管道,猛地毛巾从鼻子上滑落到脖子上,瞬时,沼气池内刺鼻的气味熏得他眉头紧皱,差点栽到沼气池里。

  就是凭借这股劲头,他不仅掌握了农村使用、管理、维修沼气池的技术,更成为群众眼里的义务专家。在他的指导下,如今大栗子镇已有36户村民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沼气池,他收的3个徒弟已成为沼气池的小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