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争取用几年时间,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近几年来,北安市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特别是农机合作社推广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距农业大发展快发展和农民快致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一些影响和制约农机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解决。为此,就北安农机工作的现状、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推动农机工作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等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北安市农机总站站长姜尧勤。
在谈到北安市农机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时,姜尧勤站长指出,就北安来说,影响和制约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土地“三、三”轮耕制度落实的还不到位,农民普遍、长期使用小四轮耕作,呈现很大数量土地板结,犁底层浅,抗旱、抗涝能力差,影响农作物生长,严重降低粮食产量,直接减少农民的收入;大型农机具利用率低,主观上多数农民自家有小四轮,不愿投入另一套成本用大机械耕作,只满足于粮食现状产量。客观上,很大一部分大型农机具年限长、马力小、老化、不适应现代耕作模式要求,更新资金不足,更新速度慢,形成大型装备配置缺少的状况;农机依法监督管理还不够规范,历史积累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村绝大部分机车无牌无证,农机安全生产隐患较多,另外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三个市场管理不够到位,不能有效地保障农机消费者的利益;乡镇机构改革后,部分乡镇农机管理队伍弱化,人员配备少,甚至无人管,形成断档,造成农机工作荒废。
姜尧勤站长说,当前农机工作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暂时的。今年国家安排农机购置补贴3亿元,我省将得到1500万元的补贴。省政府决定继续拿出5000万元,其中财政将拿出2500万元,用于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北安市经过两年竞标,争取到四个农机作业合作社资金达316万元。黑河市已出台《大型农机具更新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在地方财政中拿出一块资金,投入大型机具更新。北安市委、市政府对农机工作十分重视,把今年农机五项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专项推进督办,这是历来没有的。经过近几年推行土地深松耕暄模式,大多数农民看到了农机标准化作业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大型机械作业面积越来越大,连片整地种植由百亩发展到上千亩,实施深松整地、连片种植已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北安市购置大型机械已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去年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投入资金已超过700万元,农民养机的积极性已经充分地调动起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基础更加扎实。
说到下步推动北安市农机工作快速发展措施,姜尧勤站长更是信心百倍。目前,北安市农机化工作面临着重点多、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推进农机工作既有基础又有难度,要在农机合作社、标准化建设、跨区作业、项目推广上有新的突破。
2004年,北安成功地组建了赵光镇北胜村、二井镇联立村两个农机作业合作社试点,2005年经在省竞标,又争取到石泉镇永跃村、城郊乡双青村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项目。今年要抓好农机标准化基础建设工作,推行以深松为主的科学耕作制,在连片整地上搞突破。全市今年要完成连片深松整地60万亩。为保证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的推行,全市设置82名农机作业质量检查员,全面强化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检查验收职能;北安市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经三年的实践,积累了组织、引导、协调方面的工作经验,要继续推进场市共建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北安市委、市政府已将此项工作纳入市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进任务中,全年力争完成跨区作业面积30万亩,春季10万亩,秋季20万亩;加强农机推广工作,在重点项目上搞突破。今年推广项目六项有青贮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攻关、优质大豆提质增效、以深松为主的综合整地技术,马铃薯机械化节本降耗技术、农机化节本增效试点项目、大豆行间覆膜及残膜回收技术。在项目机制和奖励机制上要打破旧的框框,引入新机制,逐步形成国家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机推广体制,走农机推广服务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