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技术专栏 >> 内容阅读
标准化农业的天空
来源:种子网           2005年09月23日   阅读:

来源:华龙网  记者:何旭 李湉湉

  想知道綦江的‘饭遭殃’品牌凭什么带动3家龙头企业一年就完成产值4300万元吗?

  想知道合川为何养PIC猪一年增收1亿多元吗?

  ……

  答案只有一个: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就是为农产品的每一道生产工序制定流程、标准,把农产品像工业一样进行生产。”

  事实上,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从1995年就开始起步,不过,当时的工作是以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重点,目的很明确,就是让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将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注入农民的心中,让更多的农民感受现代农业生产标准流程给他们带来的益处。

  十年的努力显然没有白费,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建立起60个示范区,其中国家级示范区51个,示范区内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生产的主要领域,包括粮食、油料、水果、蔬菜、畜禽、水产、茶叶、花卉及其它经济作物。

  有例可证,万州通过实施《花生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2004年种植花生面积4500亩,平均亩产291公斤,比2003年平均亩增产4.7%,2004年产花生果130.95万公斤,比2003年增产47.23万公斤,增收170多万元,每户人均增收298.7元;

  铜梁县通过实施优质桑蚕茧标准化示范以来,2004年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3亿元,解决3200余人就业;

  ……

  不过,在大城市带大农村的背景下,以农户小规模生产为主的我市,仅靠示范区的推广效应是远远不够的。而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已经影响到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很明显,加快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运用标准化手段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我市去年编制了《重庆市农业标准2004年-2006年计划》,结合重庆农业生产特点、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制定了161项农业地方标准,内容涉及无公害生产、种子、种畜、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及农产品质量标准等领域。一些区县(自治县、市)则根据本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农业地方标准25项;一些龙头企业也针对没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产品,制定了有产品特色的企业标准150项。如今年涪陵、石柱分别制定的《原产地域产品涪陵榨菜》和《原产地域产品 石柱黄连》两个国家标准,实现了我市历史上区县(自治县、市)制定国家标准零的突破。

  与此同时,去年我市还立足实际,建立了重庆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随后不久,一份名为《关于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由市政府办公厅签发,提出了三年内实现“11383”工程的目标。

  这一目标要求,我市将在三年内建立结构合理的农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100项;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累计达到10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30个;培育30个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培养800名具有专业和标准知识的农业标准化推广队伍;名牌农产品累计达到300个。

  市质监局局长张宗清说:“到明年,随着这一目标的实现,我市农业生产中必将引入更多现代农业的成分,相信肯定会有更多的重庆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