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资流向木本植物胶这块产业凹地,胡里豆、塔拉树、皂角等木本经济树种产业化种植步伐加快。从品种引进培育,到特色经济树种产业化开发,我国木本植物胶资源引进培育,正成长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区域特色产业。
■塔拉胶工业需求量大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金钱村农民施加宝,2000年在地边上种了18株塔拉树,到2003年仅卖种子和豆荚就赚了820元。目前在云南、四川、海南、贵州等省大力发展的特种经济树种"塔拉树",每亩可为农民增收1500元~2000元,具有重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添了新的内容。
塔拉树原产拉美国家,是一种多年生珍贵经济林木。塔拉树属常绿带刺灌木或小乔木,容易栽培,耐干热、常绿,是绿化荒山的优良树种之一。栽后2年就开花、结实,寿命长达50年,盛产期约20年,3年~4年亩产豆荚可达到300公斤~400公斤。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万亩。
塔拉树豆荚壳含塔拉单宁55%~61%,可生产上百种医药、食品添加剂和化工产品。塔拉树豆子含半乳葡萄甘露聚糖约30%,可生产塔拉多糖,在食品、饮品、医药和造纸等方面有重要用途,其种仁、叶片、枝干都有不同的功用。
在云南省易门县,按当地市场价每公斤5元计算,农民种植塔拉每亩可增收1500多元。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绿汁两个乡11个村近年来栽植塔拉树1万多亩,使2000多户农民得到了实惠。
我国的石油工业对塔拉粉的年需求量约为6000吨,啤酒工业则达到8000多吨,塔拉多糖的年用量也达到了1万余吨。
■瓜尔豆胶近八成靠进口,价格波动较大
瓜尔豆胶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廉价而又广泛应用的亲水胶体之一,来源于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栽培的一年生草本抗旱农作物。自1993年瓜尔豆胶打入中国市场以来,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和较低廉的价格,正成为中国食品工业中用量最大的增稠剂之一。
目前,我国年需增稠剂4万多吨,而实际国内产量只有1万多吨,天然植物胶的产量更少,多年来,我国只能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瓜尔豆胶等天然植物胶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由于瓜尔豆胶供应量不很稳定,市场价格波动也较大。
据悉,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在灵山镇试种瓜尔豆喜获成功。该省有关农业专家乐观地认为,瓜尔豆今后可以在海南全年大面积种植,成本低、效益好,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植物胶资源引进有近50年历史,因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形成产业。面对增长迅速每年10多亿的国内市场,民间资金纷纷流向这块"凹地",正快速推进我国植物胶资源引进和乡土特色树种规模经营步伐。
■公司化运作引种培育与特色开发
塔拉树的市场潜力很大,市场缺口也非常大。在云南省易门县,当地政府采取"政府引导、公司示范,农户种植"的方式来推广塔拉种植。明欣塔拉生物科技开发公司以基地种植示范,带动农户发展,既满足了市场需求,也帮助了农民增收。
2004年,贵州省六盘水一家民营公司实施的"万亩塔拉产业化种植加工项目",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在河北省涉县,胡里豆是当地山区野生的皂角类植物,年产量近万吨。过去一直任其自生自灭。涉县供销社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共同开发以胡里豆为原料,广泛用于油田、纺织、建筑、食品、医疗、化工等行业的龙胶产品,在全县建起了120个千亩开发基地,建起了22个胡里豆专业合作社,使胡里豆开发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近3年来,共收购加工胡里豆8500吨,增加农民收入1275万元。
■建成资源基地5万亩金丘源成为皂荚资源产业开发的"领头羊"
山西金丘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开辟了民间资金大规模进军植物胶资源培育和产业开发的先河,成为我国皂荚植物胶产业开发的"领头羊"。金丘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在山西省绛县建成5万亩皂荚资源基地。投资1.2亿元的皂荚深加工项目也正在建设中。
金丘源公司"不给政府添麻烦,不让群众承担一分钱风险",以保护价与种植户建立契约关系,推行"先垫付苗木、农膜、农药、接穗等费用,收购皂荚时抵扣前期费用"的运作模式,受到农民欢迎。该公司总经理郑金禄表示,"十一五"期间公司皂荚生产基地规划发展到50万亩。
预计到皂荚盛果期,绛县8000余户林农平均每户年可增收近万元。专家认为,金丘源公司此举开辟出一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可有效解决退耕还林群众长远生计与增收的难题。绛县县委书记张冠称赞:"金丘源公司替党和政府解除了退耕还林缺乏后续产业的后顾之忧,替退耕还林农民提前埋了'单',利在当代,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