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技术专栏 >> 内容阅读
秋蚕“绝食”急煞蚕农 
来源:种子网           2005年09月24日   阅读:

来源:四川新闻网-绵阳日报讯 
  
  “快来救救我们养殖的秋蚕哟,现在是越喂越小了……”昨(23)日,游仙区白蝉乡的一些蚕农致电本报反映:该乡八村五个社百余农户养殖的400多张秋蚕出现不吃桑叶、个头越长越小等现象。随后,记者与市农业局的相关技术人员迅速赶赴当地了解情况。

  现状:百余蚕农遭遇秋蚕“绝食”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游仙区白蝉乡八村一社,在蚕农唐永萍家看到,约十平方米的地面上养殖着许多蚕子。在密密麻麻的蚕子中,部分蚕子头部发亮、身体呈现淡黄色,“不吃不喝”地蜷缩在地上。唐永萍黯然伤神地告诉记者,9月初,她从“共育师”张建强手中买了2.5张蚕子,5天后,部分蚕子相继不吃桑叶、身体越长越小,而且还伴随“拉肚子”现象。虽然养蚕多年,但唐永萍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这些蚕子开始大量死亡。昨日,记者在她家看到,2.5张蚕子只剩下约1/5。“死这么多蚕子,至少要少收入近2000元!”唐永萍说。

  白蝉乡八村一社、三社、五社、七社和九社的上百农户养殖了400余张蚕子,这次普遍遭遇了这个情况。乡蚕业管理站站长谢国太在走访农户后测算,这次秋蚕“绝食”给农户造成的直接损失大约有30万元。

  调查:病害侵蚀致秋蚕死亡

  为何这么多秋蚕“绝食”呢?与记者一起调查了解的市农业局质检站站长陈刚现场对死亡和半死亡的病蚕进行解剖发现,蚕子肠中有乳白色横纹,还有少量血液型脓病。“这些秋蚕集体遭遇了病毒感染,才导致蚕体越长越小、绝食并死亡!”陈站长说。那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秋蚕集体“患病”的呢?陈站长分析说,近年来,蚕茧价格一路攀升,蚕农养蚕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白蝉乡去年养蚕1.2万张,今年增加到了1.6万张,但由于只重视扩大蚕种数量而忽视了相应的技术保障,本应该五、六十户蚕农配备一名“共育师”变成了三、四百户蚕农配备一名“共育师”。这样一来,在基层农技人员稀缺,而技术又没有得到更新的前提下,盲目扩大蚕种数量导致在育蚕种时消毒不彻底,致使蚕种感染上病毒。

  补救:喷洒“蜕皮素”减少损失

  蚕业养殖是白蝉乡的主导产业,它为白蝉乡带来了巨大收益:仅去年,养蚕为当地农户年收入人平增加了1000多元,因此当地政府十分重视蚕业养殖。此次秋蚕集体“绝食”,将使养蚕户蒙受很大的损失。目前,仍有大量秋蚕在不断死亡,为尽量减少农户损失,市农业局蚕业管理站站长李维平建议养蚕户赶紧给秋蚕喷洒“蜕皮素”,这样能加速秋蚕变老,提前吐丝结茧,减少损失。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蚕农将病死的秋蚕随意丢弃在房屋周围,李站长说,这样容易引起病毒传染,蚕农应该将病死秋蚕进行掩埋,并撒上石灰消毒,避免病菌传播。

记者:舒小波 实习生:兰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