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农资信息 >> 内容阅读
农药“十一五”发展规划框架
来源:种子网           2005年09月28日   阅读:

农资导报   记者从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了解,由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提高,农业防治面积的增加速度将超过发生面积的增加,农药的总需求量将会有一定的增加,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0万~33万吨。农药生产能力维持在85万~90万吨/年。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十一五”期间农药发展的设想是:根据国内农药工业科研及生产现状、发展趋势,考虑国内外农药市场需求情况,农药工业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继续加强科研力量,建设符合GLP标准的实验室。      第一,预计在“十一五”期间,农药行业将出现几个资产在50亿~100亿元、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农药工业的领军企业;还要有一批具有一定经济技术实力的中型企业。农药生产能力维持在85万~90万吨/年。      第二,以南、北两个国家级农药创制中心为骨干,将有一批国家及地方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加入农药开发与创制的队伍,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集团也将以自主开发、委托开发或联合开发等形式参与农药创新工作。预计在“十一五”期间将有5~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进入市场。将建成两个以上符合GLP认证体系的实验室。中国的农药安全评价体系将得到国际认可。      第三,农药产品结构更加合理,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为50%、15%及25%。鹿特丹公约中规定的高毒品种将全面在国内停止使用,其他高毒品种在全部农药中的比重将降低到5%以下。主要产品质量,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杂质含量等将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水基制剂所占比重将超过有机溶剂制剂。      第四,“十一五”期间,主要农药原药生产企业都将建设比较完善的“三废”处理装置,对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农药生产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将有较大幅度的减轻。骨干企业的“三废”将全部得到有效的治理,全面符合EHS评价体系,企业整体形象将大幅度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