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产品出口喜忧参半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01日 阅读:
国际商报
福州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福建省农产品出口增势良好,1~8月共出口农产品(WTO口径+水海产品)1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55%。福建农产品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蔬菜及罐头类产品出口增长快速。前8个月蔬菜出口达2.7亿美元,增长21.13%;此外,蔬菜水果罐头也出口2.16亿美元,增长25.69%。但作为福建省最大宗的出口农产品烤鳗出口明显下降,前8个月出口额为2.87亿美元,下降4.7%;
一般贸易仍是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前8个月以一般方式出口农产品10.12亿美元,增长21.82%,占同期福建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8.4%;此外,加工贸易出口2.75亿美元,微弱增长0.02%,占21.3%。
民营企业出口增长最为突出,成为福建省农产品出口保持良势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前8个月,民营企业出口农产品额达4.12亿美元,增长88.56%。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77亿美元,增长6.07%;国有企业出口4.1亿美元,下降8.21%。
福州海关有关人士指出,当前福建农产品出口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但农产品扩大出口仍面临制约因素。
首先,在国外技术壁垒日益严格的情况下,疫病疫情和农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了农产品出口的首要难题。由于相关农产品技术标准的不完善和企业缺乏自律,农产品的防疫和药残控制工作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出口质量。
其次,福建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出口龙头企业较少。今年前8个月,福建省经营农产品出口的企业数量虽达到1044家,但出口规模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只有23家,仅占出口企业数量的2.2%。许多出口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国际营销、市场开拓能力和品牌效应,只能作为出口链条中的生产加工环节,缺乏市场风险控制能力,无法应对复杂而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再次,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和科技水平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不仅没有有效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产品,而且产品附加值低,缺乏自有品牌,不利于出口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造成农产品拓展出口市场靠的是低成本竞争优势。低价竞销,导致压价竞销、恶性竞争严重,势必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秩序,不利于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第四,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为主要内容的壁垒,对农产品进口标准的设定越来越严格。以日本为例,几乎平均每隔一个月就推出一项针对中国农产品的技术性措施。其中,既有禁药限残、严格控制动物疫病的检验检疫壁垒,又有以建立优良农产品认证制度代表的身份认证壁垒,还有以《种苗修正案》代表的知识产权壁垒。不断筑高技术性壁垒的情形在欧盟、美国、韩国等地也屡见不鲜。这些技术性壁垒正在进一步削弱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势,使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五,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价格低,易遭遇反倾销或其他保障措施。
对此,有关方面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福建农产品出口增长。
必须加强农产品全程安全质量管理,提高竞争力。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认证和产品注册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农产品安全市场体系,从生产、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对出口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控,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外向型经营模式。出口农产品,不仅要求技术含量高、质量好、产品安全,还要求生产方式、生产环境等符合国际标准,靠农户分散生产、分散管理是难以满足这些要求的。应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外向型经营模式,实行规模化生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推进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需面向市场,从当前食品消费的绿色潮流出发,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大农产品生产的技术革新力度。同时也应积极创建自有品牌,扩大国际知名度,将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应该尽快建立技术性壁垒和反倾销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环境认证标准的研究,收集国外绿色壁垒的措施,及时将主要贸易国采取的技术壁垒反倾销等措施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这些变化,构建有效的应对和防御体系,帮助企业尽快跨越技术性壁垒。
记者:陈兆豪 吴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