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建设三色漯河打造生态家园———解读《漯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01日   阅读:

本报记者 王海防

9月13日,描绘漯河未来旅游发展蓝图的总体规划,通过了来自清华大学、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河南省旅游局、河南社会科学院、河南财经学院等单位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漯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5)》对漯河旅游资源的整合、产业结构、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进行论证,为未来漯河的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旅游业发展战略
●指导思想:抓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历史机遇,树立大区域联动、大空间整合、大产业发展的全新观念,坚持“五个统筹”和科学发展观,依托漯河市的城市品位、自然人文环境和工农业旅游资源,利用公路、铁路 “双十字”构架的交通网络与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围绕城市旅游的发展定位,树立“三色漯河,生态家园”的旅游形象;培育大旅游发展的整体动力和发展环境,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培育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通过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和市场配置资源战略,注重非物质文化和故事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建设精品,形成网络;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调整和优化漯河旅游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开拓海内外客源市场,全面构筑开放带动型旅游产业体系,创造漯河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规划的近期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漯河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远期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
●发展理念:1.实施市场导向,政府推动。2.开发精品化、特色化和多样化的旅游产品。3.发挥综合效益最大化。4.加强全方位营销。5.实行区域合作战略。
●战略步骤:一、近期(2005~2010年)为基础发展期。重点完善对外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许慎公园、“两河四岸”景观带、繁城三国文化旅游区,完善建设南街村景区、小商桥旅游区,积极申报国家4A、3A级景区(点)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二、中期(2011~2015年)为快速发展期。旅游景区、景点得到全面建设、完善并成为较为成熟的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配套;旅游信息和管理网络已经发挥重要作用,旅游形象和旅游地位得到不断提升;建成完善的产业关联链,旅游业的带动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三、远期(2016~2025年)为巩固完善期。旅游业得到全面发展,漯河市成为河南旅游中部组团的副中心地位已经显现,旅游业在漯河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地位:与省内发达城市相比有差距。
2004年,漯河旅游总人次达到83.8万余人次,收入1.8亿多元。漯河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速为10%左右,与全国的旅游业发展、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年均增速相差不大,基本持平。漯河市的旅游人数和旅游经济指标在河南省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
●市场:国内旅游占大头,入境旅游规模小。
以2004年为例,我市接待的国内游客为83.8万人次,国内收入达1.8亿元;2004年入境游客为2253人次,入境游收入为87万美元。
●资源:种类齐全数量多。
漯河市旅游资源丰富。根据河南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资源调查资料统计,漯河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058个,概括起来可分为:都市商务会议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现代工农业特色旅游资源、休闲观光旅游资源四大系列。
旅游形象定位
●“三色漯河 生态家园”。
“三色”指绿色、古色或黄色、红色,绿色是指漯河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具代表性的是沙澧河两岸的景观;古色或黄色是指漯河悠久的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贾湖遗址、《说文解字》、三绝碑、小商桥;红色指漯河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最具代表性的是南街村和双汇集团。漯河代表的是地名;生态家园表示漯河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优异、绿化美化好,说明具有优良的城市旅游、生活、工作环境。
旅游业发展目标
以南街村、双汇工业园等工农业旅游为基础和重点,以城区“两河四岸”景观带建设为突破口,重视许慎文化、小商桥、繁城三国和贾湖遗址的开发与品位提升,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将漯河市建设成为城市旅游主题突出、工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历史文化旅游有力补充的旅游胜地,漯河市的豫中城镇群中心和河南中部城市文化旅游副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
●经济目标:按规划,到2010年,入境游客将接近5000人次,国内游客可望突破1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达5.4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成为漯河市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5年,入境旅游人数接近1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接近12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发展成为漯河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到2020年,漯河市年接待入境游客超过2万人次,国内游客超过4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在漯河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到2025年,旅游总人数将超过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45亿元人民币,实现漯河市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目标: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漯河市城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各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各旅游区、城镇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物古迹都将得到有效保护,当地政府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具体而言,进一步扩大城市(镇)的绿化面积,大力发展城市旅游,进一步美化旅游区(点)以及重要旅游交通线路两旁的环境。与此同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逐步淘汰重要水域附近有污染的产业,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社会目标:漯河市的知名度得到提高,本土优秀文化得到发扬,影响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人们的观念意识(旅游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等)得到加强。创造就业机会,并实现部分地方扶贫的目标。漯河市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发展总体框架
根据旅游资源区域整合原则和漯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态势,体现漯河市旅游资源地域组合优势的区域网络系统,形成 “1235”的基本框架,即:“一个中心,两条黄金旅游带,三大旅游牌,五大旅游区”。
●一个中心:漯河城区:旅游服务中心、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两条黄金旅游带:(1)南北旅游带: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京广铁路线,向北延伸到郑州,向南延伸到信阳、武汉。(2)东西旅游带:漯河--周口、漯河--平顶山的高速公路,向东延伸到周口、安徽,向西延伸到平顶山、洛阳、西安。
●三大主题:即红色旅游牌、绿色旅游牌、古色(或黄色)旅游牌。
●五大旅游区:沙澧河旅游区、南街村旅游区、繁城旅游区、北舞渡旅游区、舞阳旅游区。
五大旅游区开发
●沙澧河旅游区:重点开发都市商务会议旅游产品、城市休闲观光旅游产品、双汇工业旅游产品、许慎和小商桥文化旅游产品等四个产品。建设重点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两河四岸”景观带、许慎文化景区、小商桥景区。
●南街村旅游区:重点开发特色农业观光和南街村共产主义红色文化等两种旅游产品。以南街村为重点,开发龙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形成“红色南街,绿色龙堂”的现代农业观光景区,陪同开发历史古迹的旅游项目。
●繁城旅游区:重点开发三国文化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产品。重点抓好三国文化旅游开发、清真食品加工和商贸一条街开发建设,丰富旅游区的产品类型。建设的重点是三国文化旅游和繁城回族镇。
●北舞渡旅游区:重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和以贾湖遗址历史文化与山西会馆彩牌楼文化为主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以贾湖遗址的开发为突破口,建设中原历史名镇——北舞渡,并开发沙河水上田园风光、莲花十里莲塘景观,建设历史文化悠久、旅游景观多样的旅游区。
●舞阳旅游区:重点开发观光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依托县城,展示舞阳历史文化和以舞阳农民画为代表的民风民俗,建设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旅游地。主要建设项目为城隍庙、开元寺、周汉故城的保护工作,西城森林公园、振乾生态园的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工作。
城市旅游开发
重点发展“一区一带四园六绿轴”的城市旅游空间布局,漯河城市旅游的开发要突出漯河的商业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
●“一区”:沙南游憩商业区。是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重点推进有关设施的建设,加强商业环境整治和营造。
●“一带”:两河四岸景观带。重点推进“历史漯河”、“文化漯河”、“生态漯河”、“园林漯河”、“现代漯河”、“田园漯河”的功能六个主题园,加强两河四岸及各桥梁的夜间景观亮化,开展夜间游览。
●“四园”:双汇工业园、开源森林公园、香陈湾游乐园及许慎文化公园。
●“六轴绿”:重点建设以市区内黄河路、人民路、金山路、交通路、泰山路和嵩山路六条主干道为主的绿色走廊。
文化旅游开发
●四大基本原则:1.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原则。2.突出特色原则。3.游客参与原则。4.综合效益原则。
●八大旅游产品:建筑文化产品、民俗文化产品、历史文化产品、节庆文化产品、宗教文化产品、体育娱乐类产品、饮食文化产品。
●八个规划项目:1.许慎陵园。2.许南阁祠。3.兴国寺。4.杨再兴墓、小商桥。5.繁城三绝碑。6.贾湖遗址。7.北舞渡古镇。8.舞阳城隍庙。
●五大特色节庆:中原食品节、中国汉字文化节、漯河端午龙舟赛、兴国寺观音诞庙会、龙城桃花节。
旅游线路
漯河市旅游发展的线路组织主要通过京广线和京深高速、漯周高速等干线公路形成的对外联动和内部主要交通要道,在此基础上组织旅游线路。
●与河南省周边省份共同推出精品旅游线路。
●与河南省内其他各市联合共同推出精品旅游线路。
●组织好漯河市内精品旅游线路。包括:(1)旅游环线。(2)主题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