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 从以粮为纲到百花争艳 ——我市农村巨变巡礼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01日 阅读:
来源:梅州日报 记者:刘龙胜 通讯员:农文 黄耀新
编者按:今天,我们迎来了祖国56岁生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条件今非昔比、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日新月异……本报今起推出反映我市农村变化的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来到平远县仁居镇邹坊村,放眼望去,周边的山坡上处处是绿黄相间的颜色,那便是村民的脐橙园了。10年前,邹坊村还是一个6000多亩山地被闲置、人均年收入1000元左右的小山村,现在的邹坊村“有山的地方就有果”,是当地知名的脐橙专业村,仅脐橙一项就可带来人均2000元/年的净收入。再加上农民自主经营了烤烟、甜玉米、西瓜等经济作物,该村人均年收入达到3500多元。
村干部说,村里388户农户中,有140多户种植脐橙,少则三五亩,多则几百亩,村民们靠“耕山”过上了好日子……
邹坊村的巨变,是我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围绕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科技武装农业进行机械化生产,用“外向型”特色农业取代传统“自给型”农业,使梅州农业生产步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
长期以来,梅州农业都处于一种以粮为纲“单打一”的局面。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民的经营自主性大为增强,我市的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方面,仅今年就引进30多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重点推广天优998、天优428、粤杂122等水稻组合,今年全市早造粮食播种面积151.74万亩,实现了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水果方面,在搞好脐橙、金柚等水果种植的同时,引进椪柑、红肉脐橙、沙塘桔、葡萄柚等水果新品种。渔业和禽畜方面,着重发展鲫鱼、脆肉鲩、奥尼鱼、光倒刺鲃等优质鱼和山地鸡、良种猪等的养殖。此外,全市新规划落实了南药、青蒿、油茶、青榄等一批农业生产基地。目前,我市农产品品种更加多样、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粮食、水产、林果等各类专业户、专业村以及立体农业示范点不断涌现,农村庄园经济蓬勃发展。
以前,我市农民的劳作工具以犁、耙、镰刀、辘轴、打谷机等为主,农业机械化进展缓慢。近年来,以基地化、集约化生产为契机,大批农业机械得到运用。200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04.08万千瓦,50%以上农田由农机完成耕作,不少农田采用水稻免耕技术。今年以来,我市出现了购买联合收割机的热潮:上半年新购联合收割机110多台,目前全市有联合收割机近500台,水稻机收率由去年的5%提高到10%左右。农业高科技和机械化的推广,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使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发展生产。
随着“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我市的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渐兴起。目前,我市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56家,带动农户26.8万户,户均年增收2280元以上;拥有金柚、脐橙、蔬菜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6个,协会会员11789人,他们在遍布各乡镇的“公司+基地+农户”这一产业化模式中起“桥梁”作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的兴起与发展,有力推动了订单农业、工业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50.48亿元(现价),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72元,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市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仅有40元。
今年1月1日起,我省开始免征农业税,农民实现了税费零负担,我市农民发展生产和经济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从以粮为纲到产业调整,从犁耙镰刀到机械化作业,从“自给型”农业到“外向型”农业……梅州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钟小丰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