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财经要闻 >> 内容阅读
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来源:种子网           2008年05月15日   阅读:

4月的喀什,明媚的阳光洒在大地上,把这片绿洲装点得生机勃勃。 这一天,买买提明·吾布里特别高兴,因为他的鞋厂生产的鞋子已经出口到中亚了。记者看到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赶制鞋子。 买买提明·吾布里祖祖辈辈都是喀什市乃则尔巴格乡恰尔巴格村的农民。三年前,他利用农闲时间往返于喀什和浙江之间倒腾拖鞋,每年有5万元的收入。去年,他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办起了拖鞋厂,成了村办企业的厂长,100多名村民变成了鞋厂的工人。 鞋厂建厂仅一年,年产量已达到200多万双,产品出口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买买提明的腰包靠这个鞋厂鼓了起来,在工厂干活的村民每月也有了六七百元的固定工资。 在喀什市乃则尔巴格乡,买买提明的幸福生活只是一个缩影。这几年,这个乡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把发展二三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村里富余的劳动力放下锄头,走进了家门口的工厂车间。 如今的乃则尔巴格乡,村村有村办企业,随处可见家庭式作坊。乡二三产业办公室主任曹俊说:“乡里已有35家初具规模的企业。现在我们乡农民增收的渠道主要来自二三产业。2007年,乃则尔巴格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0多元。” 在疏勒县,记者走进了疏勒镇菜农李志金家的院子,一箱箱刚采摘下来的西红柿成了小院的一道风景。种了十年大棚蔬菜的李志金现在根本不用为卖菜发愁,镇农业蔬菜协会负责包销他的全部蔬菜。 “以前没有协会时,只能自己去市场上批发。现在蔬菜协会来收购,1公斤西红柿能高出五六毛钱,又省工又省心。有了自己的品牌,我们的菜很畅销,菜农的收入也比过去增加了。” 李志金所说的自己的品牌,是指县农业局刚刚为疏勒的菜农注册的“蔬乐”牌无公害蔬菜。 农民们采摘了新鲜蔬菜,不出镇子就可以完成等级认证、包装和销售。疏勒镇蔬菜专业技术协会检验员候丽琼告诉记者:“菜农把菜送到我们协会,我们对蔬菜的有关指标进行检测,蔬菜达到无公害标准后再进入包装间,然后进入超市。” 随着疏勒县设施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维护菜农利益,疏勒县想出了建立农民自己的农业协会的好做法。两年间,疏勒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协会40个,全县入会的农民已达到3万人,这些协会在推动疏勒县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疏勒县农业局局长钟振华说:“2005年,疏勒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821元,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和协会的带动作用,去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3488元,比2005年翻了近一番。2008年预计可增加800元。” 4月20日,记者在喀什埃富萨尼地毯编织中外合资有限公司编毯车间看到,来自岳普湖县各乡镇的妇女正在忙碌地编织地毯。她们不离乡就实现了转移就业,不仅给家里增加了收入,而且成为农村青年就业的带头人。 埃富萨尼公司是岳普湖县招商引资企业之一,在县城、艾西买镇、巴依阿瓦提乡等地相继建立了分厂,使许多农村妇女“摇身一变”成了工人。企业考虑到村民的实际情况,采取弹性工作制,收入以计时或计件计算,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农民一天最多可有30元到35元的收入。 阿吉姑·阿布都热西提是铁热木乡喀拉托格拉克村的姑娘。一年前,她初中毕业后来到该公司学习编织地毯技术。一年后她已经手法娴熟,编织速度很快,成了其他姐妹的“师傅”。阿吉姑·阿布都热西提对记者说:“我在公司工作一年了,刚来时每月工资不到100元,这个月领了1200元,我还要提高编织技术,挣更多的钱。” 公司总经理买买提吐逊马木提说:“现在公司吸纳了380名当地农民实现就业,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为2000多名农村妇女提供就业岗位。” 叶城县是喀什地区最边远的县之一。这里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特别适合种植核桃。经过几届县领导多年的苦心培育,现在核桃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带动当地广大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过去叶城县主要抓规模化生产,在提升核桃品质方面做的工作不多,农民们往往在8月初就开始打核桃了,由于生长周期不够,加上水肥投入的欠缺,核桃果仁不饱满,口感也就差了很多。因此叶城的薄皮核桃虽然很有名,但价格一直不高。几年前,一位有意在叶城投资进行核桃深加工的老板带了一部分核桃回去化验,结果品质不算上乘,就打消了在叶城建厂的念头。 这件事使县委书记何利民受到很大震动,决心在抓规模的同时狠抓品质。从2006年起,叶城县建立起了核桃管理体系,还明确规定,必须等到9月5日核桃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摘。通过加强科学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叶城核桃的品质,价格由过去的每公斤10元卖到了现在的30元,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仅核桃收入全县农民人均超过了1000元。 随着叶城核桃声名远扬,有意来叶城进行核桃深加工的企业也多了起来,目前已有两家企业落户叶城,准备加工核桃油、核桃粉等高附加值产品。 走在今天的喀什绿洲,设施农业大棚一座连一座,大拱棚、小拱棚、双膜瓜、架子瓜……成为喀什农村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在喀什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无论是县乡领导还是地区领导,始终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子,确保了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喀什地委书记史大纲说:“地区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广大农牧民的生活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