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企业新闻 >> 内容阅读
中国种子市场忧思录
来源:互联网   2006年10月12日   阅读:



中国种子市场的忧思录

2006-6-28  中国财经报

      眼下,泛滥成灾的假种子不仅让农民兄弟防不胜防,就连监管执法部门有时也措手不及。如何让种子市场健康发展,从而做大做强种子产业,成为政府和百姓共同关注的话题。

  “国营”并非主渠道

  北京京研益农种苗技术中心高级农艺师屈广琪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自己对种子市场的忧虑:国营供种单位提供的种子只占20%的市场份额,而市场上80%的种子都是私人供应的,国营供种单位的渠道和作用非常有限,小打小闹的私营供应商割据一方,种子质量参差不齐。

  据介绍,隶属于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北京京研益农种苗技术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依靠国家财政和技术支持而成立的一家大型种苗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研究培育了300多种蔬菜品种,产品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销售种子30万斤。就是这样一家大型供种企业,近年来屡屡遭受假冒之苦。2002年以来,京研中心培育的“北京新三号”白菜品种,在我国北方地区大批量种植,备受农民欢迎。可是为了对付愈演愈烈的冒牌风,京研中心不得不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在种子袋上贴上防伪标识、在包装上采取热敏变色效应技术、做暗记、并派人昼夜守护咨询电话等。为了不让农民的利益受损,中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品种良莠不齐

  种子专家认为,制种质量低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种子质量标准与农民的生产实践也存在脱节现象。以玉米杂交种为例,种子检验机构在对种子进行纯度检验时,是逐粒逐株进行检验而后对照质量标准做出合格与否判定的,但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却不是单粒穴播点种,而是习惯于每穴播2粒以上的种子,出苗后,农民自然采取去弱留壮的剔苗办法,去掉的恰是自交苗、小弱苗,这样就大大掩盖了种子纯度不高的问题。近年来,种子收购入库时间比过去大大推迟,余种年份,种子经营部门长时间徘徊观望,为的是减少贷款占用时间和少支付银行利息以及保管费用。缺种年份则又是卖方市场,基地农户往往不履行合同,极力抬高种价,不肯按合同交售,有人将基地报废的种子收起来掺进拟交售的种子中,甚至干脆放起来以次充好待不法商贩前来高价套购。政府的监督抽查行动早了,仓库空空抽不到种子样品,推迟行动,检测结果出来偏晚,农民到手的种子差不多都已播种入田,要想追回不合格种子,为时已晚。

  监管需出重拳

  今年以来,针对市场上存在的制售假劣种子和不规范经营行为,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种子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管理,科学指导品种布局,做好信息服务,加强监督检查。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还对部分种子价格上涨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价格畸高、存在暴利倾向的现象依法进行了查处。北京市海淀区种子管理站站长张燕明日前对记者介绍说,北京市海淀区供种企业达到186家,供种量占北京市种子市场的60%左右。近年来,由于依法加强监管,全区种子市场平稳有序经营,没有发生大案要案,但某些细节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从严监管。
  据调查,目前一些市(地)、县级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其下属的二级机构有不少涉足种子生产经营活动,一旦发生违法行为,同属一个上级主管领导的种子管理站就很难对其依法查处,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最后不了了之。主管部门的暧昧态度无形中纵容了违法行为,同时严重挫伤了种子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增加了执法难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出台的有关规定,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种子管理机构建设,采取果断措施与所属的种子生产经营机构彻底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