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豇豆可以满足蔬菜市场豇豆淡季的需求,可以给菜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社会效益。秋豇豆生长处在由炎热高温、高湿阶段渐变为低温、高湿阶段,加剧了温、水、肥与豇豆生长发育的矛盾。特别在生长后期所处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这样不利于豇豆生长发育,所以需要我们菜农朋友有较高的栽培技术,特别在病虫害控制方面,秋季是个病虫害高发季节,尤其豇豆豆荚螟的防治。如果能够很好的掌握栽培技术,秋季平均每亩(667m2)可获产量2200公斤,最高可达2500公斤,可获产值4000~4500元。采收期从10月上旬持续至11月下旬,较常规栽培收获期延后近1个月。
一、 品种选择
秋季栽培豇豆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这样在前期温度很高,光周期较短,而后期温度较低,湿度很高,所以在选择是,应首选前期耐高温,后期较耐低温适应温度范围大的品种,对光照要求不严格或短日照品种。针对上面所述特点,浙江之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农业生产部推荐以下两个秋季栽培品种。
(一) 浙翠1号
1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浙翠1号蔓生型,主蔓长3米左右,以主蔓结荚为主,分枝少。生长势中等,三出叶较狭长,呈尖矛形,叶片较小,叶色墨绿。荚为淡绿色,平均长60多厘米,最长可达100厘米,单荚质量20克左右。在第1~3节位即可有花序,前5节有荚节位率60%左右,比对照之豇28-2增加106%。嫩荚品质全面超越之豇28-2。种子百粒重14克左右,红色,肾形。
1.2 特性
1.2.1 早熟性强
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浙翠1号可以在1~3节位着生花序,平均在第3节位左右即可结荚,同期播种初花期和初收获期比之豇28-2提前10天左右。
1.2.2 结荚率高
由观察可知,浙翠1号节间相对较短,每节1个花序,每个花序结荚2~4个,尤其第2~4节位结荚能力特别强,一般每个花序结荚3~4个;而且连续结荚能力强,花期保证肥水供应,可以连续开花结荚。
1.2.3 商品性佳
浙翠1号是淡绿色荚,荚型美观,荚条较直,上下粗细均匀一致,无鼠尾,肉质肥厚,粗纤维含量很少,口感糯,不易老化。
1.2.4 前期产量高
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可知:前期产量比之豇28-2增产153%~360%。其主要特点和优势是早熟性强,早期产量高。同期播种始收期比之豇28-2早5天左右,早期产量成倍增加,经济效益显著。
1.2.5 适应性广抗性强
浙翠1号已经在全国各地大量栽培生产,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大,对疫病、病毒病等病害具有抗性,比之豇特早30抗病性更强。
(二) 浙翠2号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浙翠2号为蔓生型,主蔓长3米左右,以主蔓结荚为主,分枝中等。生长势旺,不易早衰,叶色较绿,荚为淡绿色,平均长70厘米,最长可达100厘米,单荚质量24克左右。在第3~4节位即可有花序,3~5节以上可以普遍结荚,总产量高。嫩荚品质极佳,肉质肥厚,不发泡,耐贮运。种子百粒重14~16克左右,枣红色,肾形。
1.2 特性
1.2.1 采收期长
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保证植株对肥水的需求,浙翠2号可以连续开花结荚,长期采收,生长势旺,不易早衰,可以常年长季节栽培。
1.2.2 商品性佳
浙翠2号是淡绿色荚,品质特优,肉质肥厚,不发泡,耐贮运,粗纤维含量很少,口感糯,不易老化;荚型美观,上下粗细均匀一致,无鼠尾。
1.2.3 适应性广抗性强
浙翠2号已经在全国各地大量栽培生产,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大,对疫病、病毒病等病害具有抗性,而且耐热性强。
二、 栽培技术要点
(一) 选择栽培方式
秋季豇豆栽培有大棚和露地两种栽培方式,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景情况,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合情的选择栽培方式。根据实际栽培情况表现为,大棚种植模式的豇豆前期产量和全收期产量比露地种植模式的豇豆分别增产69%、21%,熟期提早18天左右,商品性和品质优于露地栽培模式。豆荚螟发生极少,并容易有效控制豆荚螟等虫害的发生及危害,不仅节省用药成本和劳力,同时为豇豆无公害栽培提供较理想的栽培模式。
(二) 整地作畦、重施基肥
豇豆秋延后栽培应选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大棚地块,pH 值6~7,忌连作。前作收获后及时清园,在播种前半个月,深翻晒土,充分晒白,以杀死病菌和虫卵。深翻土壤,作高畦重施基肥,基肥能促进根瘤菌活动,多形成根瘤,对增加花序数目,延长盛果期有良好的效果,一般每亩(667m2)施有机肥1000公斤以上,过磷酸钙25~30公斤,钾肥15~20公斤或复合肥25~30公斤。
(三) 播种育苗、合理密植
豇豆秋延后栽培期间,前期高温干旱,后期气温较低,且病虫为害较严重,品种宜选择耐旱、耐寒、抗病、高产的优良品种,如浙翠1号、浙翠2号。秋种最适播种期为8月7日~12日。一般采用小苗育苗法:播种前用55℃温水加高锰酸钾0.1%浸种15分钟,洗净后再浸泡4~5小时,然后洗净晾干播种,再将苗床整平,充分浇湿,播种后覆盖约1厘米厚的营养土,再将营养土浇湿,然后覆盖一层薄膜,以利保湿,有利于齐苗、壮苗,如遇晴天,需覆盖遮阳网,以免土壤板结,造成沤种,不利于出苗。待种子发芽拱土后及时揭去遮阳网,子叶展开即可定植大棚。
秋豇豆延后栽培由于后期气温降低,光照减弱,植株生长明显减慢,因此应适当密植一般播种至定植约3~4天,行距60厘米,穴距20~25厘米,每穴3~4株。
(四) 前期盖网,后期覆膜
前期温度高,太阳辐射强烈,虫害发生频繁,采用防虫网覆盖既可防虫,又可降低温度为豇豆生长创造良好的气候环境,后期温度降低,当温度降至15~18℃时,一般在10月上中旬以后应加盖塑*大棚膜,保温延缓豇豆的衰老。
(五) 加强田间管理
1 肥水管理
豇豆进入始花期后肥水必须跟上,每隔5~7天左右追施1次速效肥,并喷施1次植物动力2003作叶面肥,可有效地增加结荚率和单荚重,提高产量。10月中、下旬进入结荚盛期,此时气温明显下降,光照减弱,每隔4~5天追1次速效肥,隔12~15天左右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可有效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达到增加产量,防止早衰的目的。在结荚盛期结束之前及时重施追肥,可促进开花,延长叶龄,并促使有效侧蔓萌发和侧花芽形成,,达到延长采收期、增加后期产量的目的。
2 温湿调控
豇豆秋延后栽培,从定植至始收气温较高,可采用防虫网或遮阳网覆盖,以有效降低棚内温度。进入始收期后气温下降,前期覆盖防虫网的,可直接在防虫网上覆盖大棚无滴膜;前期覆盖遮阳网的,可揭去遮阳网后覆盖大棚无滴膜。覆膜后遇晴朗天气,须在上午9时左右将大棚两侧裙膜拉开,下午4时左右将裙膜放下,以加强棚内通风,有效降低棚内温度和湿度,否则易引起落花烂荚、病害爆发等。如遇久阴不晴,则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适当将裙膜或大棚两头入口拉开,短时间通风,越往后气温越低,通风时间越短。
3 植株调整
棚豇豆秋延后栽培,除合理密植外,还应注意生长过程中的植株调整:
(1) 抽蔓期及时搭架引蔓,架材可采用拇指粗、高度比棚顶略低的竹杆,也可用纤维绳垂直引蔓。应经常引蔓,使蔓在架材上有序攀缘,避免藤蔓交错,影响通风透光和操作。
(2) 当藤蔓触到棚膜时,应及时引导蔓尖向两侧生长,以免藤蔓堆集在棚膜附近损坏棚膜,同时防止棚膜附近温度过高,灼伤植株蔓、叶,再者可增加透光性,提高植株下部的光合作用。
(3) 及时清除病叶、老叶,减少养分消耗,防止植株早衰。
(4) 结荚盛期结束时,新萌发的侧蔓要倍加管理,及时引蔓。
4 病虫害防治
(1) 前作收获后及时清园,减少病害和虫害来源。
(2) 深翻晒土,杀死病菌和虫卵。
(3) 整地前覆盖25目白色防虫网,四周压实,可显著减少外来病源和害虫的侵入。据我们测定,防虫网对豇豆豆荚螟和美洲斑潜蝇的控制效果均在95%以上。
(4) 覆盖大棚无滴膜后应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减少病菌滋生。
(5) 药剂防治。
虫害主要有蚜虫、豆荚螟和美洲斑潜蝇。蚜虫可用50 %乐果乳油1500~2000 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0 %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豆荚螟可用50%倍硫磷1000倍液,或215%敌杀死4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4000倍液喷雾。美洲斑潜蝇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017%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均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煤霉病、锈病和白粉病。枯萎病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灌根,每根灌50~150克药液,每隔7天左右灌1次。煤霉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锈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白粉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10~20天喷1次,连喷2~3次。
浙江之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农业生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