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万宝瑞建议,为了增强中国企业的定价话语权,建议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在进口国外大豆时建立联合采购制度。
但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建议落实起来并不容易,现在的大豆加工业与铁矿石谈判差不多,价格谈不下来。
对于中国大豆产业的现状,曾任农业部副部长的万宝瑞日前在《求是》杂志撰文表示:“近10年来,我国大豆需求快速增长。2009年,全国大豆总需求量高达5463万吨,而国内只能满足1500万吨左右,约有4000万吨的缺口依赖进口。一般来讲,需求的不断增长是可以拉动供给快速提升的,但这一规律却在大豆产业中'失灵’,我国大豆产业反而出现了下滑。”
万宝瑞认为要积极扶持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建立内资企业联合采购制度,增强内资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大豆定价话语权。”对于这一建议,一家大豆压榨企业的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很难实施。现在大豆加工的企业很多,成分复杂,很难捏合起来。这一点与铁矿石谈判差不多,国内企业各自为战,价格谈不下来。”
联合采购进口大豆的概念并非第一次提出,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前后,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成立时就提出来国内企业联合采购进口大豆,但因为当时大豆实行进口配额管理制度,这一想法迟迟未能落实。
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认为,增强中国在国际大豆市场上的定价权,除了联合采购,国内企业应该在资本市场上有更大作为,他说:“现货买卖对国际大豆价格的影响有限,包括期货等金融工具对大豆价格的形成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大的集团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将购买大豆的成本压得很低,挣到的是超额利润,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实力相差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