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项目
特色蔬菜基地建设
实 施 方 案
(2009年)
规划编制单位:随县农业局
编 写 时 间:二〇一〇年四月
报告编制单位:随 县 农 业 局
参与编制人员:
江 农 随县发展和改革局 高级经济师
彭有树 随县农业局 高级农艺师
徐厚新 随县农业局 高级农艺师
李艾平 随县农业局 高级农艺师
张明学 随县农业局 高级农艺师
李望喜 随县土肥站 农艺师
张世立 随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艺师
刘 健 随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随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项目
2009年特色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随县特色蔬菜板块建设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来源:根据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农业厅 湖北省扶贫办 湖北省林业局 湖北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鄂发改农经[2009]1496号)和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随州市财政局 随州市农业局随州市扶贫办 随州市林业局 随州市水利局《关于分解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精神(随发改局[2010])4号文件
4、项目建设地点:湖北省随县
5、项目建设单位:随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6、技术负责人:刘健
联系电话:13997878398
7、项目主管部门:湖北省随县农业局
二、建设内容:特色蔬菜798亩。
三、资金筹措: 国家投资27.93万元。
四、。投资使用计划:
2010年新建高效冬暖式节能日光温室种植大棚嫁接茄子投资15.33万元,(450个温室大棚×每个温室大棚占地0.67亩,补贴农民340.67元/个温室大棚)。
2010年9月-2011年4月种子繁殖基地物化补贴12.60万元(496.5亩×253.80元);
六、建设期限:2010年。
七、项目效益: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年可生产优质特色蔬菜“无公害大棚茄子”600万斤,除一年四季供应随州地区市场外还可丰富国内大中城市餐桌。项目单位年可生产优质“泡泡青”种子近2万公斤,“泡泡青”种子可免费供应扩繁基地生产用种,还可向其他生产者提供优质良种。通过辐射扩散形成2万亩板块基地,可年产2万吨以上绿色无公害特色蔬菜“大棚茄子”及“泡泡青”,除直接供应市场外,通过龙头企业进行外运及净菜加工包装升值,基地农民每年可增加收入1千万元,加工企业可实现利润100万元。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 项目背景
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保护地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兴起的先进园艺生产技术,特别在蔬菜生产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对喜温蔬菜的提早上市及延后栽培,丰富市场花色品种,增加菜农收入起着重大作用。蔬菜是人民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副食品,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蔬菜生产对保证城市供应,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城市,城镇规模日益扩大。
随州泡泡青菜,又名黑油白菜,是随县特有的地方品种。该品种属塌地生长植物,叶色浓绿至墨绿,叶片呈泡状,色泽乌黑,叶肉厚实,质地柔软,抗寒性强。
“泡泡青”具有7大特色:
1、营养丰富、食味鲜美。“泡泡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经霜雪后,品质尤佳,口味鲜美独特。
2、上市期好、应市期长。一般在11月至次年2—3月采收上市,应市期长,尤其是春节期间前后上市,食味更佳,是城乡居民最为喜爱的菜肴之一。
3、地方特产,区域性强。“泡泡青”为随中地区独有的地方特色蔬菜品种,适种区域不广,在随县辖区内以炎帝神农故里厉山、安居为中心,东起北郊、南至均川、北到万和、西至唐镇约2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生产的“泡泡青”品味最佳。如在该区域以外生产则失去“泡泡青”应有的风味。
4、绿色环保,品质优良。“泡泡青”生长期间除施用农家肥以外,没有化肥农药等投入,产品天然无污染。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对随州“泡泡青”检验报告显示:该产品营养物质丰富,是无公害绿色食品。随州“泡泡青”已经取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绿色产品认证。
5、经济效益高。一般栽植可亩产鲜菜1000公斤左右,每公斤售价2-3元,亩收入可达2000-3000元,是种植小麦等传统作物收入的3-5倍,经济效益高。
6、栽植方式灵活。“泡泡青”适播期长,一般作越冬作物露地栽培,可在 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播种,大田可直播或移栽,适种土壤范围广,有利于农民种植。
7、市场空间大。“泡泡青”因其独特的品质、丰富的营养、鲜美的食味在随州地区普遍种植。但过去仅限在本地区销售,知名度不高。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人口流动性加大,“泡泡青”逐渐为外地人士所认识,所接受,所喜爱,但炎帝故里帝王蔬菜的特色品牌作的不靓,市场宣传运作的空间很大。
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从2000年开始,随州市开始挖掘传统特色蔬菜—泡泡青,进行板块基地建设。但发展过程中表现4大不足:
1、种子混杂退化严重。“泡泡青”在生物学分类上属十字花科油菜属异花授粉作物,主要依靠虫媒传粉,故极易发生混杂,造成种性退化,影响品种特色。加上种子生产、管理无序,种子质量不一,劣种、假种坑农时有发生;
2、栽培技术研究不够,特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规程急需完善配套推广;
3、缺少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产品系列开发和深加工不够。
4、退耕还林区农民收入不高,“泡泡青”生产处于自发的、无序的、无订单生产的自然状态,尚未形成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撑产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局计划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项目建设之机,发展具有随县特色的地方优势作物“泡泡青”、 “无公害大棚嫁接茄子”,依托随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特色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规程研究、推广。建设600平方米网室进行“泡泡青”原种生产,解决品种混杂、退化问题。建设301.5亩冬暖式日光温室;496.5亩种子生产基地,集中扩繁良种,解决品种生产、经营、管理无序的问题。后期建设2万亩特色无公害“泡泡青”商品化生产基地,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种植效益不高的问题。依托“迦南”、“长佳”两家“泡泡青”加工龙头企业进行订单生产和提栏升级,解决产品系列开发和深加工问题。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发展我县的优势特色农产品。无公害特色蔬菜“泡泡青”是随中地区特有的蔬菜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流的增加,“泡泡青”已成为我县的一个优势作物,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项目建成后,可以进一步规范随县“泡泡青”种子的生产、经营秩序,提高种子质量、增加种植效益;可以按照无公害的生产标准组织生产,提升随县特色蔬菜的质量档次,树立随县“泡泡青”的品牌形象,有利于发展我县的特色优势农产品。
2、有利于特色蔬菜的产业化发展。项目建成后,以龙头企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龙头,以农技部门提供的优质品种和保优技术为依托,以集中联片、规模种植为基础,以合同定购优质优价为保证,走“公司+科技实体+基地+农户”的特色蔬菜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3、有利于增加退耕还林区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项目建成投产后,退耕还林区农民通过种植泡泡青,每亩收入2000-3000元,比种植传统作物小麦增收1500-2500元。特色板块基地建设使农民直接增效0.1亿元,促进农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发展,收购加工“泡泡青”,精品净菜直供超市,每年也可实现纯利100万元。
4、有利于增加退耕还林区农民就业和再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退耕还林区农民退耕以后,除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外,还因不能再就业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项目建设过程和建成后能够吸纳部分退耕还林区农民再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章、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随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是随县的公益性农业事业单位,2010年4月29日随县编发[2010]27号文件精神成立,隶属于随县农业局,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蔬菜品种研究及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该所现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农业科技人员10人,技术力量雄厚,生产经验丰富。科研人员均能独立进行科研和生产技术指导,能制定并实施作物品种高产、优质操作规程,有较强良种繁育能力和后续品种开发能力。近年来,在财政投入紧缩,人员费用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该所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农业科研主业,全面发展城郊型经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所创利润除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单位积累外,每年还贴补数万元用于农业科研开发。
随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近1年的发展,具备生产和指导能力。冬暖式日光温室建造选择在随县唐县镇大棚蔬菜面积较集中的紫金村、厉山镇大棚蔬菜面积较集中的红星村和安居镇大棚蔬菜面积较集中的王家沙湾村和张家井湾村进行。繁殖原种选择在随县万和镇佛山村和安居镇“泡泡青”栽培面积较集中的张家井湾进行。
紫金村现有农户1280户,人口3036人,耕地面积568亩,常年冬暖式日光温室60个种植“无公害大棚茄子”,种植面积40.20亩。
红星村现有农户925户,人口3215人,耕地面积1999亩,常年冬暖式日光温室50个种植“无公害大棚嫁接茄子”,种植面积33.5亩。
佛山村现有农户290户,人口974人,耕地面积2100亩,常年“泡泡青”种植面积580亩。
王家沙湾村现有农户566户,人口2450人,耕地面积2499亩,有退耕农户58户,退耕面积348亩。常年冬暖式日光温室290个种植“无公害大棚嫁接茄子”,种植面积194.3亩;
张家井湾村现有农户535户,人口2009人,耕地1785亩,有退耕农户26户,退耕面积156亩。常年冬暖式日光温室50个种植“无公害大棚嫁接茄子”,种植面积33.5亩,“泡泡青”种植650亩。
第四章、项目实施方案
一、 特色蔬菜基地建设的技术路线
种植特色蔬菜—无公害大棚嫁接茄子对栽培环境的选择性非常重要,既必须用“冬暖式节能日光温室”在特殊的地域环境中适时栽培,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由于随州的冬季光照少,阴雨天长,没有特殊的保护措施无法种植反季节特色蔬菜—无公害大棚嫁接茄子。茄子通常不能重茬栽培,必须与非茄科作物进行4-5年轮作倒茬,茄子嫁接后,使茄子生产实现了重茬连作不发病害,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嫁接茄子根系发达,生长快,长势旺,增强了植株的抗病能力,土传病害几乎不再发生,绵疫病、褐纹病等病害发生程度也大大低于非嫁接苗。所以,特色蔬菜—无公害大棚嫁接茄子板块基地建设的技术路线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造“冬暖式节能日光温室”以满足其栽培的需要;二是选择适宜的栽培区域适时栽培以满足其栽培中对环境条件的需要。
种植“泡泡青”具有对种子和栽培环境的双重选择性,既必须用“泡泡青”种子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适时栽培,才能表现出其独特的食用风味。其独特食用风味(表现型)的生物学基础为一定的遗传物质(基因型)与特定的栽培环境(环境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特色蔬菜“泡泡青”板块基地建设的技术路线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纯复壮“泡泡青”种子以满足其栽培中对遗传物质的需要;二是选择适宜的栽培区域适时栽培以满足其栽培中对环境条件的需要。
上述两者中尤以种子提纯复壮为重点。因为,“泡泡青”是异花授粉作物,在自然界主要依靠虫媒授粉,极易发生混杂退化。提纯复壮的技术要点是在杜绝自然窜粉,在种子生产上注意严把五关:一是原种繁殖基地选择关。本项目实施中选择在随县万和镇青苔佛山村进行。该村地处几个山中间,与周围其它农地隔离较好,可充分进行空间隔离;二是种苗去杂保纯关。通过花前观察苗期株型、叶色等表现严格地去杂,选留纯种留作繁殖苗;三是网室隔离关。通过网室隔离,室内放养蜜蜂传花授粉,减少自然窜粉机率,进行“泡泡青”原种生产;四是原种扩繁关。因网室隔离繁殖成本太高,原种生产只能选择在适宜的繁殖区域内,通过大面积集中栽种去杂后的“泡泡青”,增加其纯种花粉的群体数量,减少自然窜粉机率,提高纯种授粉率。五是生产用种关。通过大量低世代种的推广运用,减少传统生产的自然留种状态,提高“泡泡青”种群的纯度。
二、板块基地建设
1、“冬暖式节能日光温室”建设:2010年11月前在退耕还林项目区唐县镇紫金村、厉山红星村、安居镇王家沙湾村和张家井湾村择址建设 “冬暖式节能日光温室”301.5亩。温室嫁材由随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联系,由于建造温室大棚投资大(建造1个
2、原种繁殖基地建设:2010年9月前,在退耕还林项目区万和镇佛山村、安居镇张家井湾村择址建设“泡泡青”原种扩繁基地496.5亩。种子由随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免费提供,并对种子生产进行物化补贴,每亩物化补贴253.80元,共计投资12.60万元。
二、栽培研究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培训、推广
通过项目建设提升项目单位现有特色蔬菜品种研究能力,按照绿色无公害、高产、高效的栽培要求,进行相应的技术研究和配套技术组装,编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在退耕还林区建立特色蔬菜板块生产基地,按照无公害生产要求,组织退耕还林区农民进行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
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培育
通过项目建设培育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发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在市场增效中的作用,组织龙头企业订单收购,进行产品系列开发和深加工。组织各类生产、经营联合体,建立各种生产销售网络。使特色蔬菜“泡泡青”产得出、卖得俏、分工合作、绿色高效。
第五章、经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嫁接茄子根系发达,生长快,长势旺,增强了植株的抗病能力,土传病害几乎不再发生,绵疫病、褐纹病等病害发生程度也大大低于非嫁接苗。相对于自根苗茄子,嫁接茄子抗逆性强,采收早,植株寿命长,采收期长。自根苗茄子亩产为4000-5000公斤。而嫁接茄子亩产可达10000-15000公斤。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年最低可生产优质特色蔬菜—无公害大棚嫁接茄子300余万公斤,是自根苗4倍以上的产量,除一年四季供应随州地区市场外还可丰富国内大中城市餐桌。年生产“泡泡青”种子近2万公斤,除可免费供应板块基地生产用种外,还可向其他生产者提供提纯复壮的优质良种,年直接创利60余万元(国家对绿色食品及种子经营实行免税政策);2万亩板块基地可年产2万吨以上绿色无公害特色蔬菜项目单位年可生产优质特色蔬菜“无公害大棚嫁接茄子”300万公斤,除一年四季供应随州地区市场外还可供应国内大中城市。“泡泡青”,除直接供应随州地区市场,还可通过龙头企业进行外运及净菜加工包装升值,基地农民每年可增加收入1千万元,加工企业可实现利润100万元。
二、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解决部分退耕还林区农民增收无门的难题,帮助退耕还林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解决秋播作物品种单一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越冬作物的比较效益。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规程,除施用农家肥料外,全生育期无农药、化肥投入,实现了安全、绿色、无污染的现代农业生产要求。发展特色蔬菜—无公害大棚茄子、泡泡青,用地养地结合,可以促进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市场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帮助退耕还林区农民就业和再就业,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