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企业新闻 >> 内容阅读
壮大民族种业 警惕育种资源外流 建设种业“国家队”
来源:金光种业网   2010年07月28日   阅读:

我国加入WTO后,逐步开放了种子市场。目前寿光市已有先正达、纽内姆、威马、安莎、海泽拉、瑞克斯旺、泽文、德瑞特、圣尼斯等多家国外企业在寿光建立了试验站、科研基地或设立了办事机构;国外种子企业进入中国,利用其先进的育种手段、精良的加工手段及娴熟的商业操作手段,慢慢渗透到中国种子市场并表现出强劲的竞争优势,使我国种子企业及本土种子面临严峻挑战。
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国外进口种子其优良的产品特性,在一定时期内为我们实现优质农业提供了品种保障,在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的一线生产者认识到优良品种的优越性,在品种改良上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一线种植者对优良新品种的追求,促使其服务商(种子经销商)也逐渐将目光转向优质种子的挖掘与遴选,使整个行业水平得到提升。国外优质种质资源的进入及种子经营者对优质种子的不断追求,给新品种研究机构提供了全新的育种思路及相对超前的育种方向。
同时,严酷的市场竞争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改革种业体制的紧迫性和提高我国种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壮大民族种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提高与国外企业的抗衡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种业安全。
警惕育种资源外流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岳德荣
外资垄断种业,将会形成我国作物育种资源向外资企业的单向流动局面。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农作物种子选育大都在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进行。外资进入中国种业一般是设立若干研发中心和育种站,这些研发机构由于其研发条件和人员待遇优越,会吸引我国优秀的科研人员进入这些外资机构。人员流出必然伴随着育种材料等资源的外流,使我国的育种创新从整体上陷入困境。一旦形成外资垄断种业后,我国种子行业的科技进步也会受到制约,不排除农民还将被迫接受高价种子的可能性。
从美国先锋公司在吉林玉米种子市场中的表现看,外资垄断我国种业不是不可能的。该公司某品种2007年在吉林省玉米种子市场上市,至今仅过去四年,其在吉林省的市场份额已达70%以上。农作物品种培育种子是企业的“生命线”,同时也是一项投入大、风险高的科技创新活动。
近年来我国正在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加快新品种研发。促进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新格局的形成,从而实现种业科学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建设种业“国家队”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副教授  周  立
在农业与食品领域产业链上,有两个环节是瓶颈:一是种子研发,二是标准化加工与销售。控制了这两个环节,就控制了价格和质量标准,形成寡头垄断。跨国粮商通过对这两个瓶颈的控制,已经主导了产业链,并做到了“三个全”:全球化经营、全环节利润和全市场覆盖。
全球化经营,是指跨国粮商已经实现了产业链和公司发展战略的全球布局,这使得其成本全球最低,价格或利润全球最高。
全环节利润,是指跨国粮商的业务贯穿了整个产业链,并采用参股、控股、联盟、上下游整合等诸多方式,控制了从研发到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从而实施产业链竞争战略。
全市场覆盖,就是指跨国粮商不仅做粮食,做种子,还参与到农产品与食品的加工领域;不仅做现货,还做期货;不仅做农产品,还做工业品,做金融投资,做地产投资。全市场覆盖降低了风险,并实现了战略呼应。
在种业发展这样的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知识产权专用性和战略性领域,必须有一个高效的集成平台,才能应对跨国粮商的强大挑战。发挥国家集中体制优势,建设中国种业的国家队,可能是一个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