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南充人始终弄不明白一个问题,号称农业大市的南充市场上怎么就看不见本地产大米?市场上有的是东北米,次一点有汉中米,再次一点的还有苍溪米,就是不见南充米的踪影。是南充米不好吃,市场不接纳,还是产量太少,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可以供应市场?
品质优良 却未形成产业规模
市场不见南充米,农业专家怎么看?市农业局有关专家认为,主要还是走向市场的余粮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事实上,南充有一些品种的米还是不逊色于汉中米的,南充栽培的属于国家二级优质大米的宜香优系列达60万亩,另外还有4万亩的丰优香占。据农业专家介绍,宜香优的口感不比南充市场上销售的汉中米差,丰优香占的口感甚至比一般的东北米的口感还好。但问题是,宜香优的加工量很少,除了大山米业和奉国米业等加工企业有少量加工外,基本上是作为农民的口粮消耗掉了。而丰优香占根本就没有进入市场,一些部门单位内部就把它消费了。
另一个阻碍南充米商品化生产的重要因素是种植的品种太庞杂,据市农业局调查,南充现在种植的水稻品种多达100多个,而且大多是高产品种,口感不佳。农业专家说,这类品质的大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之所以形成目前这种局面,主要是南充的加工企业实力太弱,对市场供需两方面都形不成引导,加工企业没有能力建立稻米种植基地,农民因为土地分散经营,没有多少余粮可以供应市场,也就缺乏种植优质稻的内在动力。据农业专家透露,南充号称有20多家稻米加工企业,但实际上统计出来只有7家,而且规模都很小。这些加工企业大多没有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没有想方设法去打开市场。
汉中经验让南充“大开眼界”
鉴于南充是四川的农业大市,大宗作物总量均居全省前列,但产业化程度却很低,为寻找其中的症结,找到一条适合南充本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之路,6月中旬,市农业局组织各县(市、区)农业局专家和优质粮油基地建设重点乡(镇)的相关人员,赴陕西汉中勉县、汉台区等地,对优质稻无公害生产基地和陕西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汉中市成祥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加工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参与了考察的专家感叹:“简直是大开眼界。”
据参与考察的农业专家介绍,汉中的水稻种植面积150万亩,虽然不如南充种植面积大,但由于本地水稻主栽品种主要来自引种,利于宜香优系列等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的集团推广,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每年优质稻谷产量可达50万吨,加之农业人口较少,常年可向市场提供优质商品稻谷30余万吨,能充分满足本地加工企业的需求。
目前,汉中市已拥有大米加工企业27家,年加工能力30多万吨,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当地日产50吨以上的精米加工成套设备达53套,其中成祥、双亚等公司拥有日产100吨以上的精米加工成套设备,建兴农业科技公司的9万吨全自动精米生产线是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两条生产线之一,先进的生产技术极大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力。
据介绍,当地企业十分注重品牌战略,已打造出“芳祥牌”、“汉谷源”、“朱鹮牌”、“阳安牌”、“兴元牌”等绿色无公害名优大米品牌,远销成都、重庆、武汉、昆明、内蒙、上海等地,甚至打入了盛产优质大米的东北市场。为了在广阔的国内市场站住脚,当地企业还在各地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先后在西安、兰州、西宁、绵阳、成都、重庆等地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了23个分装公司、8个加工分公司和17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享的销售王国。
当地企业为了鼓励农民种植优质水稻,与基地农户签订合同,对种植优质水稻按高于市场一般品种10%至15%的价格敞开收购。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南充的稻米收购市场远没有形成优质优价的引导机制,一般品种与优质品种在市场上的价格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市农业局有关专家说,“南充与汉中相比,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上还需要有大动作。”
南充农产品的出路可以很宽广
汉中经验对南充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什么可供借鉴之处呢?赴汉中考察组提交的分析报告认为,借鉴汉中经验不是也去发展覆盖全国的大米产业,而是应借鉴汉中的产业化经验,挖掘南充具有比较优势的作物品种的附加值。市农业局专家建议,南充应主要发展玉米、甘薯、花生和油菜等非主食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据统计,南充的油菜籽年产量已达20万吨,居全省之首,花生年产量也达12万吨,可为食用油深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目前,南充还没有一家现代化的食用油深加工企业,油菜籽基本上采用土法压榨,出油率相对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有关专家建议,应充分利用南充的原料优势,引进鲁花、金龙鱼这样的企业,或鼓励南充本地企业家在这一领域的投资。
市农业局有关专家建议,应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走市场化道路,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各种补贴,但在企业的设备改造、技术更新、品种开发上实行政策倾斜,增加各种贴息贷款比例,扶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完善壮大。那么,或许有一天,南充人也能在国内其他的什么地方看到“南充牌”的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