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24日   阅读:

来源: 焦作日报 位于沁阳市北部山区的常平乡是我市七个省级贫困乡之一,三年来,该乡立足山区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农业服务体系—— 往上看,核桃、山枣、柿子挂满枝头;往下看,红薯以及各类药材正在收获,成群的土鸡穿梭其间;再往远处看,农民杨俊良夫妇开着载满红薯的农用车慢慢驶来……10月21日夕阳西下时,记者在一个山坡上看到了这样一幅丰收的美景。 像杨俊良夫妇这样在山坡上建立种养立体化生态园的,在沁阳市常平乡还有很多家。杨俊良告诉记者:“单靠一家人经营一座山头是不可能的。从树苗、鸡苗的提供到家禽的防疫,从日常管理到产品销售,乡里的干部给俺们提供了一体化的服务,俺家的丰收有乡干部的一半功劳呢!” 常平乡党委书记宋萍说:“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转变群众思想,解决农民致富无门难题 山区农民普遍存在着“农业靠天收,单一种粮食”的老观念。为了改变这种观念,3年前,常平乡开始定期组织乡、村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到山西以及我省的洛阳市、济源市参观学习,回来后进村入户与群众座谈,宣传新思想、新技术,逐步帮助农民树立林药间种、林养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3年来,该乡积极与省农科院结合,先后引进了薄皮核桃、美国黑梨、大红袍花椒等一系列优良品种,并对野生丹参进行繁育,然后引导农民搞立体种植。 在2003年推广种养立体化农业的过程中,很多农户只观望不行动。看到这种情况,该乡将前和湾村的杨俊良、常平村的张小国作为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2004年见效后,该乡组织群众进行现场观摩,用事实教育农户,从而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使种养立体化农业的推广进入快车道。 截至目前,该乡已发展规模种植户、饲养户200余户,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20余户;承包荒山面积3000亩,其中种植果林4000余亩,中药材200余亩,散养土鸡5万余只。 构建服务体系,确保农业项目丰产丰收 在构建农业服务体系过程中,常平乡聘请专家,为农业科技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03年以来,该乡拿出专项资金,聘请林业高级工程师李沛菊、林业工程师张怀贵等专家为林业科技服务人员,到各村巡回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聘请高级畜牧师李孔飞、养殖专家梁发琴等为养殖科技服务人员,定期到各村指导农户及时防疫、科学养鸡。该乡将科技人员的姓名、电话号码印制成农业科技服务卡,一户一卡,发放到农户手中,技术人员随叫随到,群众亲切地把农业科技服务卡称为“科技110”。截至目前,通过农业科技服务卡解决的种植、饲养难题已有150余个。畜牧技术员刘万元告诉记者:“乡里管吃管住管交通费,每月还开500元工资,俺没有理由不干好。” 再好的项目没有资金是不行的。为了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常平乡一是利用国家贫困乡和山区乡的各项优惠政策,引进资金300余万元,加大对水利、道路和土地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山区农业的生产条件。二是积极申报科技扶贫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在引导农户散养鸡、种植药材的过程中,该乡共争取资金8万余元,分3批为饲养户免费提供鸡苗5万余只,有力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三是与金融部门协调,对规模种植户和饲养户给予资金扶持。 编织营销网络,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题 为了帮助农户把农副产品销售出去,实现丰产又丰收,常平乡在丹河峡谷风景区成立了农副产品经销中心,每到收获季节,就将农户手中的产品收上来进行精包装。记者在农副产品经销中心看到,土鸡、土鸡蛋、丹参、山韭菜、山韭花、荆花蜂蜜等土特产被包装一新,整齐地摆在货架上销售,来此选购的游客络绎不绝。同时,该乡针对山区实际情况,积极招商引资。新引进的太行天然野菜加工厂已能够对木兰芽、灰灰菜、香条花、鸡头参等山野菜进行真空包装,对12种山区土特产进行集装销售。目前,该厂山野菜年加工能力已达2万袋,土特产年销售2000余箱。 近年来,常平乡不仅在“农”字上下功夫,而且利用风景秀丽的丹河发展旅游业。在乡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九渡等3个濒临丹河的自然村的农户有的开起了家庭宾馆,有的销售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 在构建农业服务体系过程中,常平乡坚持科技示范,紧紧围绕市场做文章,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多种产业的协调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有效途径。目前,该乡规模种植户、饲养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家庭宾馆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在引导和服务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常平乡的路越走越宽。 作者:聂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