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康平“特色粮”做大绿色食品产业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27日   阅读:

来源:辽宁日报 金秋时节,康平县东升乡吴家村村民刘发把自家种的3亩红小豆收到了家,紧接着又收起了家里种的8亩马铃薯和荞麦,按现在的收成算,仅小杂粮这一块,就能给他家带来上万元的收入……像这样的农户,在康平县有3000多户,康平县小杂粮面积已发展到5000亩。农民把种植小杂粮做成了“大文章”。 过去,小杂粮产量少、质量标准低,市场需求少,农民收入也较低。小杂粮在当地没人认,属于“姥姥不亲,舅舅不爱”那伙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杂粮的粮药兼用功能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保健的消费心理,使小杂粮身价倍增。一袋包装精美、重量在0.5公斤的高粱米在超市能卖到8元钱。为此,康平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决定以小杂粮为重点,开发绿色食品产业,变劣势为优势,升级传统农业。 记者注意到,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康平县委、县政府始终抓住绿色食品基地的优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牵动、引导绿色食品生产,使全县绿色食品的产量、产值占据了农业生产的“半壁江山”,产品远销全国17个省、市。康平县探索出一条“围绕特色定绿色,围绕产品定基地,围绕基地定龙头,支持龙头抓论证”的路子。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全县已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8个,共有32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证书。 为使“特色粮”产品更快更好地走向市场,牵头公司从选种、留苗、田间管理到浇水、施肥全部由公司派技术人员进行统一指导,保证产品质量。在抓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产品的包装,标明生产日期、食用方法和保健内容,让买主一看就明白。 二牛乡农民张立贤激动地说:“种小杂粮费用低,不上化肥,还省事,只要技术到位,能卖上好价钱。过去是不懂新技术,产量也不高,一年到头赚不上几个钱。现在搞田间管理,企业要派技术人员来指导,咱也严格按绿色农产品种植要求去操作,不赚钱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