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农业高新 >> 内容阅读
专家解读宁夏农业产业化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27日   阅读:

来源: 宁夏网☆宁夏日报 宁夏特色农业应如何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怎么样来实现?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在哪里?农业高科技能否在宁夏找到合适的生存土壤?深秋塞上,高天热土。当“农产品加工西部行动(宁夏)暨科技经贸活动”邀请到诸多国内著名农业专家来银川时,记者在他们休息的时候对他们进行了专访,或许诸多疑问能在 这里找到答案。 李里特:三个基本点搞活宁夏农产业 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李里特教授认为,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点应该是:经营企业化、生产集约化、产品规格化标准化。 当前农民之所以解决了增产问题、却迟迟不能增收,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农民普遍缺乏经营意识和市场营销素质。必须把产业经营知识向农民普及,只有通过企业化经营管理,才能使农民的生产活动积极有序地融入现代社会。其实,品牌化也好,特色农业也好,它的基础都是产品的质量,而产品质量的保障就是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宁夏搞特色产业,必须抓住农业产业化,从产业化入手,也就是强调宁夏的产业化选择特色产品、创品牌选择特色产品,发展宁夏的优势。比如宁夏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生产、牛羊肉都是优势。 但有这些条件不等于这些就能成为产品,关键是把特色产品真正品牌化、商品化,从产业化入手,去策划销售的市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宁夏的品牌还需要树立,比如宁夏的大米,在哪些方面有优势,都可以作为特色来突出;一提到宁夏的牛羊肉就应该明确它的标准、规格如何,与别的地方的牛羊肉有什么区别,其他杂牌牛羊肉不如有品牌的牛羊肉价值高,而品牌则是靠严格的标准树立起来的。目前各个省都在制定标准,一流企业也都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其内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宁夏要发展牛羊肉产业,就要对牛羊肉有一定了解,制定出有自己特色的标准。对消费者来说,只会看哪个企业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更具特色。 董树亭:要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西部大开发顾问董树亭博士对宁夏并不陌生,他建议,宁夏的农业应该发展加工业和畜牧业。 董树亭说,宁夏发展农业的潜力很大,这里的光照资源、土地资源都是优势,而且土豆、牛羊肉、牛奶的品质和产量都有竞争力,与山东相比,山东虽然土地面积大、人多,但人均土地少,宁夏虽然土地面积小,但人口也少,人均占有土地的面积是山东的5倍。目前,宁夏首先要调整种植业的结构。仅仅扩大种植业的规模,是不会让农民增产就能增收的,解决出口问题才是关键。而直销和产品的加工则是能让初级农产品走出去,把销路打开,比如对枸杞进行深加工,随着加工企业的增多,枸杞种植基地的规模化也就不再是问题。其次,要有自己的主导产品,要占领销售的制高点,产业才会有希望。比如宁夏的枸杞、滩羊、羊毛、土豆,在山东一带是非常被认可的。同时,宁夏的水果也是非常有优势的,宁夏的昼夜温差大,湿度低,水果的糖份以及营养比其他地区的要好很多。 董树亭博士告诉记者,宁夏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如果宁夏的农民三分之一搞市场,三分之一走加工,三分之一发展种植,那么宁夏的农业前景是非常好的。 李惠安:龙头企业的规模还待发展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顾问、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理事长李惠安教授,从事农业研究工作已经有40余年了。他一直关注着宁夏农业的发展,因为宁夏的清真农业特色是国内唯一的。 李惠安认为,宁夏的农业产业化起步比较早,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起步了,现在国家级龙头企业有十几家。目前枸杞和滩羊这两个在中国有名的有特色的产业发展不错,畜牧业发展也比较快,有了一些如“宁夏红”等为代表的知名品牌。但宁夏农业产业化从总体看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宁夏的龙头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带动能力还不是很强,农产品加工转换能力在全国平均线以下,基本是初级产品。农产品品牌小而乱,产业雷同现象比较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多一些。现在宁夏可以突出羊肉制品加工业、枸杞产业、乳制品加工业以及稻米加工业这四个有特色的产业,并引进和培育一些大的企业,提升龙头企业的整体素质。同时,要与周边省区和其他地区大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联系,以做好农业科技的创新。 沈桂芳:增加产品附加值是关键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科院原党组书记沈桂芳教授是第二次来宁夏,她对宁夏的枸杞印象深刻,而从事转基因研究的沈教授谈起宁夏农业的发展也就从转基因植物开始。 随着神州六号的顺利起飞,航天植物也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议论的话题。沈教授告诉记者,宁夏也可以生产太空植物。所谓太空植物,就是地球上的植物带入太空,在特殊的环境下基因有可能会转变。宁夏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对农业生物遗传进行改良,从而使其达到人想要的效果:比如在小麦作物上植入抗旱基因,从而提高其产量。而由此产生出的作物由于科技含量高,则其价值也高。同样,宁夏产业化发展也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产品深加工的产值有时会是其原料的三四倍。 (记者 马和亮 洪崎 周一青) 责任编辑: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