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2008年的粮食价格高涨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让粮食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而如今正在飙升的国际粮价则再度牵动无数人的敏感神经,上个月231点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超过粮食危机期间最高纪录,达到了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警告的“危险水平”。粮食危机的阴霾是否会再次笼罩全球?对此,世界粮食组织专家呼吁,必须提高警惕加强国际合作。
联合国粮农组织本月初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连续第七个月上涨,并在今年1月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国际粮价一路飙升,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食品开支占居民支出比例较高的贫穷国家。据世界银行统计,从2010年6月以来,国际粮价飙升在发展中国家导致多达4400万人陷入贫困。粮农组织专家阿巴西安指出,“目前全球有超过80个国家是低收入少粮国,对于这些国家中的许多贫困国家(至少有30个)来说,继续按照目前的高位价格从世界粮食市场进口粮食,无疑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这种状况不是消极而是相当危急的。”
专家认为,此轮粮价上涨的背后成因复杂,直接原因是最近数月全球多个农业大国频发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粮食生产,还有出口供应以及进口需求增加等因素,而美元的持续疲软则助长了粮价飙升。虽然目前还不能说新一轮粮食危机即将爆发,但要谨防再次出现对“对供应的冲击”。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加尼姆认为,“2010年伊始我们的粮食储备就很充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情况和2007及2008年有所区别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在2011年没有足够的农业产出和供给,那么粮食安全形式将会变得十分严峻。正如我们所知的,人口在不断增长。据预测,在未来十年间我们的粮食产出要比现在增加70%。要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和各国采取一致行动。”
粮价飙升再次凸显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也展示出解决“粮食危机”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阿巴西安指出,目前看粮价上涨的压力并没有减轻,高粮价还将持续数月,而有利于粮价回落的根本方法还是要加强产出。他说,“我们建议在2011年的耕种过程中必须非常非常谨慎,要采用正确的种植方法以及激励农民耕作的措施,生产更多的小麦、玉米等粮食,避免出现粮食短缺现象。”
专家认为,增加粮食供给需要在政府层面和全球层面加强合作。首先,政府要重视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此外,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协调,发达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应采取积极举措,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国家提高农业生产率。比如粮农组织近期开展的“危机后援助计划”,负责这个项目的专家马斯兰解释说,“许多年来,国际社会应对粮食危机都是简单地提供粮食,或是种子、工具等。而现在我们认为,可能有更多合适的选择和举措。例如海地援助项目,在偏远地区的农民可能在地震中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等),也就没有了收入。这已超出危机解决的范畴,而是要从根本上提供支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根本,粮食危机不可轻视。而随着金融危机逐渐消退,国际社会紧密合作应对危机的气氛也在淡化,而这对于应对粮食危机来说并不是好消息,不能不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