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2日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经过修改后将正式下发。
这一被某些方面称为“种业春天来临”的“种业新政”,虽然在从酝酿到出台的过程中不乏争议,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种业欲做大做强并向现代种业发展,面临着种种羁绊,其中市场秩序混乱是重要“短板”。
近年来,我国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前所未有,但种子市场秩序混乱问题依然突出。这使农业部门无论是执法监管,还是修法建制,均在朝着一个方向推进:即解决种子市场品种多乱杂、生产基地混乱、套牌侵权等问题,提高种业门槛。监管部门无疑面临着责任“重压”。
品种多乱杂未解决
据记者了解,过去的一年农业部种子执法力度堪称“史上最大”:有超五分之一的种子企业被责令限期整改,超十分之一企业的许可证被注销。但种子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依然突出。这正是上个月农业部宣布今年继续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原因。
此前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如此概括当前种子市场秩序混乱问题:品种多乱杂问题仍未解决;基地抢购套购问题依然严重;套牌侵权行为仍较为普遍。
据介绍,自种子法实施以来,国家和省两级审定了上万个主要农作物品种。有个别省每年审定通过的品种有上百个,而且全国审定通过品种的总数还在增加。但其中不少品种并没有生产种子,即没有种植。品种多乱杂问题,不仅给农民科学选种带来很大困难,而且给不法分子套牌侵权带来了便利。
近年一些企业抢购套购种子问题,严重损害了守法企业的利益,造成种子生产基地不稳定,制种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种子收购价格快速上涨。由于抢购套购种子的不法企业往往是一些实力不强的小企业,其加工检验设施落后,加工能力不足,还容易引发种子质量问题,损害农民的利益。
被套种子流入市场后,导致了大量的套牌侵权。从去年种子执法年品种真实性检查结果分析,套牌侵权行为较为普遍,其中不乏知名的大企业。由于去年种子执法年形成的高压态势,今年这些套牌种子不敢明目张胆地出现在大型种子集贸市场,但套牌种子的数量并未减少,多数转入地下销售,给市场监管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种子管理漏洞不少
在此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危朝安坦言,农业部门自身在种子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包括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重检查轻处理,重品种展示轻督查办案,以及执法不规范等。
据悉,一些地方种子管理机构对于审定了多少个品种、发放了多少许可证不清楚,相关信息也无处查询,自然无法进行市场监管。一些地方开展市场检查轰轰烈烈,但检查结果一报了之,不依法从严处理,或一罚了事,不仅助长了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而且由于违法成本很低,导致一些守法企业也随波逐流。一些地方非常重视品种展示示范,但对查办农民举报案件态度却不积极,甚至不作为。
执法不规范,影响了执法效力。在去年种子执法年活动中,一些地方检测单位和种子管理机构在抽检样品的确认、检测结果的送达、异议处理、结果判定和报送环节不按规定要求和程序办事,致使无法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证据链条。
修法建制迎接“新政”
说迎接种业新政“攘外必先安内”也好,说“新政”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市场考验也罢,来自农业部的信息显示,针对种业目前存在的上述诸问题,多个修法、建制工作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
鉴于品种多乱杂问题与品种审定标准制定不科学、把关不严直接相关,农业部正在修订《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以期制定更加严格的品种审定标准。各地也将根据农业部统一要求,尽快修订完善本省区市的审定办法和标准。
针对目前种子基地生产秩序混乱问题,农业部已在新修订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中进一步规范了种子生产及许可行为,该办法近期将以农业部令形式发布实施。
为加大对套牌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农业部正在认证一批品种真实性检测机构,以加强品种真实性的检测能力建设。农业部要求针对今年套牌侵权逐步转入地下的新情况,各地在组织开展对大型种子集贸市场检查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乡镇一级种子销售小门店以及走村串户不法商贩的检查。
对《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的修订也在抓紧进行中。上述种子法配套规章的修订,年内将陆续出台,从而配合上述国务院《意见》的实施,解决种企多小散、品种多乱杂、标签标注不真实等问题。
农业部已争取全国人大同意,将修订种子法作为今年立法调研的重点。危朝安表示,我国种子法实施已10年,有些条款已不利于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据悉,今年初全国人大已到云南和广东两省进行了修订种子法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