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陶都硕果累累农村面貌日新 宜兴农民尽享增收喜悦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1月02日   阅读:

无锡日报   本报讯(记者许元强、闵德强)金秋季节,随着地产的兰山桔子、湖吊瓜、铜山柿子、太华和张渚的板栗相继上市,陶都大地硕果累累,生机勃勃,农民们尽享丰收的喜悦。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奔小康的进程中,以富民作为第一目标,尤其是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增加农民收入上狠下工夫。他们以改革为第一推力,以投入为第一活力,以科技为第一动力,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后,今年预计又将增长13%以上。   改革注入推力宜兴地域广阔,农村人口众多。   围绕农民增收这个大目标,宜兴扎实推进农村八项重点工作。农村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农民居住集中工作和农村“三大合作”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十大基地、四个产业区、三大产业、两个市场”初露端倪。扶持经济薄弱村和“百村奔小康”工程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业产业化步伐继续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四有”合作经济组织雨后春笋般涌现。   “三资”农业稳步发展,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工作全省领先。   近年来,该市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向深度进军,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大搞市场农业和高效农业,茶叶、吊瓜、竹子,将成为宜兴市重点发展的三大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同时鼓励农民创业,今年将新办个私企业1200家。   两年来,宜兴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多人,今年转移1.2万人。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今年政府将拿出2亿元资金。   投入注入活力宜兴市拥有毛竹面积18万亩,年产竹材300万支以上,产笋1万吨以上,是全省最大的产竹区,也是全国8个毛竹示范县(市)之一,享有“竹的海洋”之称。全市茶叶种植面积有5.3万亩,年产各类干茶5000吨,产值达1.15亿元左右,有着“茶的绿洲”美誉。近年来,宜兴市大力开展“富山强民工程”,投入农业的资金成倍增加,仅今年上半年就有2.1亿元“三资”投向了农业,刷新了“三资”投入农业的记录,山区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的矛盾得到了缓解,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新的知识进入了山村,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兴立竹制品公司等一批竹木加工“三资”企业的兴起,让当地的竹木产品直接进入了国际市场。投资700万美元的绿岭茶叶有限公司,不仅为山区农民解决了长期以来夏秋茶难卖的老大难问题,同时还直接为茶农每亩带来增收500多元。作为宜兴经济较为薄弱的丘陵山区镇西渚,近年来利用“三资”先后建起了花卉苗木、名优茶叶、规模养猪、杂交山羊、蚕桑养殖等一批农业核心基地,逐步形成盛道茶园观光、彩色树种观光带、神禹生态休闲农业、兴望农牧园林式养殖等一批现代都市农业的龙头,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去年,全镇涌现各类农业专业户716户,其中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就有360多户。   科技注入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强大动力。宜兴市将科技的开发应用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关键着子。   通过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山区竹林结构更为合理,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一批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农业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毛竹产业化经营的产业链。目前宜兴市已具备年产竹地板200万平方米、竹窗帘600多万平方米、竹胶板50多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毛竹价格由原来每50公斤7元上涨到35元左右,山农收入成倍增长。在茶叶产业化的培育中,政府先后出资1500余万元扶持茶农搞老茶树改造,使良种茶的比例从原来的6%提高到现在的57%。通过积极扶持和引导茶叶加工企业实行无公害生产,培育了阳羡雪芽、荆溪云片、盛道寿眉等一批名茶,采用现代化生产技术产出的精品茶叶每公斤价格达1000元左右。通过茶叶品质的提高,每年平均可为茶农带来2000余万元的增收。同时全市目前已形成了2万余亩吊瓜生产基地,并建起10多家吊瓜炒货企业。去年,全市400多个吊瓜种植户人均增收2286元。湖镇农民直接来自“三大特产”的收入就有5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