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至今,棉花价格已经连续四个月出现下跌,近期仍然未能扭转跌势,部分企业的棉花现货采购价已经下调至20000元/吨,离19800元/吨的国家最低收储价仅一步之遥。业界指出,短期棉花现货价格继续走弱的可能性较大,但在成本上升、供需缺口和最低收购价等多重因素支撑下,棉价的长期趋势仍为 “台阶状”上涨,低棉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棉价跌势未改
去年9月份开始“疯涨”的棉价,自今年3月份开始已经连续4个月出现下跌。中国棉花协会数据显示,7月21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为21271元/吨,一个月内下跌了近15%,较今年3月份的高点跌去了32%。
素有国内棉市风向标之称的魏桥纺织,7月15日将三级皮棉采购价再度下调2000元/吨至20000元/吨,4级皮棉采购价调至19500元/吨。本月魏桥纺织已累计下调4级皮棉采购价格3200元/吨。
中国第一纺织网分析师汪前进表示,棉市此波长达四个多月的向下调整,主要原因是政策的紧缩压制,同时恰逢终端库存累积至高位,高库存和流动性回收导致价格大幅下挫,棉花开始从前期的金融属性向商品属性回归。“棉花市场1/3看基本面,1/3看政策面,1/3看资金面,目前低迷的需求及政策和资金的压力,已经掩盖了市场供需紧张所形成的利多,成为制约棉价的主要因素。”
伴随着棉价的下跌,关于今年国内棉花产量上升的声音亦不绝于耳。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承建的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日前表示,根据调查,由于种植面积及单产增加,预计2011年棉花产量将达740万吨,较去年增加18.6%。美国农业部在7月报告中也称,中国今年棉花产量预计高于719万吨。
不过,在用棉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棉花产需缺口仍然存在。对于后市,业内也普遍认为,短期棉花现货价格继续走弱的可能性较大,但并不意味着棉花市场的“崩盘”,在成本上升、供需缺口和棉花19800元/吨最低收购价的支撑下,棉价的长期趋势仍为“台阶状”上涨,只是在不利因素作用仍未完全消退之前,近期棉价或许仍会处于“弱势横行”状态。
此外,我国作为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和消费国,一定程度上也左右着国际市场的走势。根据海关数据,2011年6月我国进口棉花12万吨,较5月下降 17%,较去年同期下降29%;平均进口价格3162美元/吨,较5月下跌1.2%。今年上半年累计进口棉花132.7万吨,同比下降14.1%。
纺织业困扰难消
“纺织企业最怕看到棉价暴涨暴跌,成本波动太厉害,库存就很难受,下游也看到了波动,基本都在观望,采购意愿不强,且价格也都降下去了。”一位棉纺企业负责人此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纺织行业目前“高价库存,低价产品”的状况,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据悉,目前纯棉纱价格为29550元/吨,按目前市场21000元 /吨左右的棉花价格折算,仍有一定利润,但对原料库存较大的纺织企业来讲则另当别论。不少企业反馈,前期因为资金不足没有储备过多棉花的纺织企业,目前整体运营情况要好于原料储备较多的大中型企业。
对国内一些大型品牌服装企业而言,通过订货会,普遍实现了四季度产品提价10%-15%,伴随原料价格的回落,秋冬装的生产成本有望大幅下降,有利于提高企业下半年的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然而,提价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终端的消费需求。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无法解决好提价与抑制消费的矛盾,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窘境将会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汪前进还指出,对于中小纺企来说,“用工荒”、政策收紧带来的“钱荒”以及阶段性“电荒”常态化,加上高成本、高税负以及利润低下甚至亏损,也即“三荒两高一低”,让纺企经营情况堪忧,映射行业发展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