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大田种子 >> 内容阅读
肇东用玉米打造“科普名片”
来源:《科技生活》周刊   2012年02月21日   阅读:

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是“哈大齐”黄金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城市。这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不但盛产玉米、水稻、瓜菜等多种经济作物,还是全省奶牛、肉牛、生猪等的主要养殖区,是国家商品粮和畜产品的重要基地。
“肇东全市人口93万,农业人口63万,农民是我市的重点人群,农民的科学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市农村乃至整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科协主席周宪东告诉记者,为此,肇东市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为契机,针对农村科普工作实际,在全市开展科普支农工程。打破部门、行业、单位界限,探索把优秀人才个体转化为公共资源的有效途径。
而“四个一”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科普支农。为此,肇东组织百名农业战线精英、骨干开展科普支农活动。在这项工程的支持下,五里明的万亩吨粮田一炮打响,成了肇东科普农业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2009年,五里明的代表还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我支持你们沿着这个路子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充分肯定。
五里明是肇东一块狭长的川地,这里的黑土地,种植了漫山遍野的玉米。和别处不同,五里明的玉米有三米高,一个人藏进去,根本找不出来。玉米的茎秆,有成年人的两个手指粗。而这些又高又粗的玉米的株间距却还不到一个人脚掌的长度。远远望去,到处都是墨绿色的玉米叶密密地交织着,蔚为壮观。
而过去五里明的玉米地却并不是这个样子。“过去的玉米秆也就1.5米高,只有现在的一半。株间距也很稀,1米长的距离只能种3棵玉米。亩产能打1200斤左右,而现在亩产量2000多斤。”五里明的村民杨文玉说。
2008年,五里明创建玉米吨粮田1万亩,吨田核心区粮食亩产2116斤,创造了全省粮食高产攻关单产纪录。难怪这里有句土话,“东跑西颠,离不开五里明这趟川”。
而高产的背后,是科普支农的大力支持。据了解,通过科技对接、技术推广、典型示范等活动,五里明的玉米地里,用上了“高科技”的设备。在田间地头,常能看到一个高出玉米杆不少的白色金属杆,上面有一个专用的摄像头,可以24小时监控土壤墒情、温度、水分等的变化。
同时,科普支农还体现在种植方法的改良上。肇东市科协还协调省农科院专家和市镇科技骨干等科普支农专家,结合实际情况,为五里明确定了“选用良种、测土配方、深松整地、小垄密植、包衣滤水、机械播种、节水灌溉、化学防控、防螟促熟、早种晚收”的高产技术要领。
此外,支农专家还用农民通俗易懂的形式编制标准化生产手册、口袋书,使每个农户都能弄懂标准,明白规程,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按照这些科学的种植规范,五里明的玉米终于“闯出了名堂”。
“集成现代农业科技,是推进吨田区建设,提高粮食产能的根本措施。”周宪东说,巩固扩大高产创建成果,必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科普支农,将农业高产“进行到底”。
2011年5月,肇东市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本期示范县(市、区):
黑龙江省肇东市面积390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设有4个城区办事处,33个社区居委会,2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93万,其中城区人口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