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大田种子 >> 内容阅读
山西种业如何在国家种业新政中赢得先机
来源:山西日报   2012年02月28日   阅读:

蔬菜可能是来自荷兰的品种,粮油可能是来自美国的品种……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蔬菜个头越来越大却难有其味,肉类越来越瘦却难有其香,味蕾已经很难找到久违的那份快意,餐桌的味道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样的感受其实不难解释。因为,目前进入我国市场的外国种子公司已经超过70家,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公司已经控制了中国种子市场70%的份额,甚至许多品种已经处于垄断地位。如果再告诉你,我国有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以及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还在依赖进口,那么你就不会再对餐桌上越来越多的“外国血统”感到奇怪了。
自身种业发展严重滞后和对国外品种过度依赖的现状,已经对我国农业敲响了警钟。因此,国务院在去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要求着力提升我国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力图逐步培育和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种业体系。这一文件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种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我省是农业小省,种业大省,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振兴种业已经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大课题。
种业大省优势渐失
昔日风光不再
可以说,我省种子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全省年制种量在6亿公斤左右,年产值30多亿元;全省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6000万亩,用种量约3.5亿公斤。也就是说,我省种业除满足本省农业用种需求外,玉米、瓜菜种子还外销其他省份。
全省共有种子企业200余家,其中,3000万元以上大型种子企业4家,其中3家为全国种业50强;500万元以上中型种子企业63家;100万元以上小型种子企业133家。种子生产企业在省内每年安排玉米、小麦、马铃薯、瓜菜等种子繁育田约110万亩,在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安排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约20万亩。
山西种业曾经有一个辉煌的过去。“十五”期间,我省是国家重要的玉米、瓜菜种子生产基地之一。全省仅玉米制种面积就达65万亩,年产种子1.4亿公斤,外调种子1亿公斤,生产量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6,调出量占省际间贸易量的1/4,居全国第2位。在瓜菜种子中,西葫芦、青辣椒、甘兰等瓜菜制种唱了主角,西葫芦种子年产销量达到五六十万公斤,约占全国总用种量的1/2,忻州等地的青辣椒制种在全国享有盛誉,并形成了全国青辣椒制种基地,以运城为中心形成了全国杂交甘兰制种基地。
这些年,随着国外大型种业公司的强势进入,我省种业与其他省份一样,受企业规模小、科研创新能力弱、育繁推脱节等因素的制约,种子生产基地面积萎缩,种子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无法与国内外先进种子企业抗衡。
核心竞争力缺失
丢失的不仅是市场
不能不承认,省内种子企业失去竞争力,这是市场的选择。国外种子企业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赢得了农民的青睐。
以我省的最大宗作物玉米为例。尽管我省有以玉米制种为主业的屯玉、强盛、天元等三家全国种业50强企业,但他们在美国先锋公司的先玉335品种入境以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节节败退。不仅省内的市场份额在减少,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也呈现出颓势。一个业内默认的说法是,先玉335自进入我省以来,其年均增长面积正以百万亩的速度上升,攻城掠地的势头已让我省的这些种业龙头难以招架。
在蔬菜领域也是如此。近两年我省把设施蔬菜作为农民致富的重点产业发展,实施了百万棚设施蔬菜计划。但是我省的蔬菜制种业并未与这一计划形成配套,洋种子横行的局面与玉米如出一辙。一些进口种子比省内企业种子贵几十倍到上百倍,但农民还是乐意选择,因为其增产效果往往以每亩千斤计,综合测算收益还是远大于本省种子。
而且,国际大牌种子公司的科研力量也是我省种子企业无法比拟的。有些国际种子公司,一类作物的后备种子就有上百上千种,也就是说一旦某一种子失去竞争力,马上就可以推出替代品种。这与其长期积累的研发优势密切相关,或者说与其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有关。而我省的制种公司则是常年围绕一个品种做文章,而且研发时间很长,在市场竞争中难有转身的余地。市场局面常常是,外国种子公司已经更新换代几个回合,我们的种子公司却还在拿着创始之初的品种勉力在市场上打拼。
国外种子公司不仅以核心竞争力击中了我省种子企业的软肋,而且在市场营销上赢得了农民的欢心。国外种子公司的另外一件法宝就是,不单纯地出售种子,更出售服务。还记得美国先锋公司刚进山西市场之时,农民的那种“受宠若惊”:一个电话种子送上门,自带播种机械为你免费播种,产中定期跟踪服务,甚至产后为你联系成品销售。而省内种子企业鲜有这样的营销理念,很多企业至今仍停留在种子的单纯叫卖上。
国际种业巨头们能够在农业大国的田间地头驰骋,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无关系,与其自有的知识产权不无关系,与其先进的营销理念不无关系。而这些恰恰就是我省种子企业先天就缺乏的制胜要素,也就是说我们在起跑线上已经稍逊一筹。时至今日,这些先天劣势已经让本土种子企业付出了极大的经济代价,甚至有些专家认为已经危及到了农业生产的主导权和粮食安全。
觉醒犹未晚也
山西种业追赶正当时
好在种业的危机已成为共识。去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问题。4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对农作物种业发展作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部署,涉及到农作物种业全产业链条。
此《意见》被业内看做是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文件。甘肃、江西、四川、湖南、陕西等15省已先后出台了本省的《实施意见》和相关种业扶持措施。陕西省从2012年起财政设立1亿元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专项资金;四川省财政每年新增2000万元种业发展资金;贵州省在现有投入基础上每年再投入1000万元支持种业发展。
今年1月底,我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已出台。《意见》毫不回避地指出了我省种业的种种病症。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育种资源和人才不足,竞争力不强;供种保障政策不健全,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低……由此可见,与现代种业相比,我省还有很大差距,任务相当繁重。
找准症结就不难下药。首先,必须加强种业的基础性研究,强化市场主体。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承担,商业化育种则完全交给种子企业承担。其次,要把企业培育成育种、制种、推广一体化的市场主体。推广营销技能落后是很多种子企业的通病,种子企业要有市场竞争力,必须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种子要让市场接受,让农民接受,把种子下到田间地头,企业必须要学会怎么叫卖。
聚指成拳同样重要。同质小企业的恶性竞争是目前我省农产品市场的一个积病,相关部门应该出台具体的引导扶持政策,在种子行业培育有竞争力的大集团、大公司。其实,像老陈醋、小杂粮这样的能够统领一个行业的品牌或者优势山西并不缺乏,缺乏的只是整体包装和市场整合。在种子行业同样需要培育一个有号召力的品牌,用一个声音对外,积聚成一股合力出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