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蔬菜种子 >> 内容阅读
“都市菜园”消失 菜价波动加大
来源:新华08网   2012年03月02日   阅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推进,一些大中城市近郊农业面积不断减少,城市蔬菜自给率下降。这不仅加剧菜价波动风险,还削弱了城市周边农业发挥食品安全保障、生态服务的功效。
自给率下降
10多年前,北京三环路内外有不少菜田。朝阳、海淀、丰台曾经是北京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如今3个区的蔬菜面积已锐减。现在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是过去的蔬菜生产基地,董事长张玉玺笑言自己是“菜农”。
杭州原来有名的“菜园子”江干区,现在蔬菜面积不到1万亩。南京雨花区、栖霞区及河西新城区的一些蔬菜基地已难觅踪影,菜地上出现了一幢幢高楼和一条条马路。
北京新发地蔬菜市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北京全年平均有80%以上的蔬菜依赖外埠供应。北京农业信息网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蔬菜播种面积比2003年减少60%,生产总量减少43%。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北京蔬菜需求将达1029万吨。
都市农业是城市的一道风景,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生态功能。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说,大都市周边“都市菜园”的消失,对外的依赖性不断上涨,不仅使得流通成本、损耗成为蔬菜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外地供应因受运输及恶劣天气影响存在断供风险,加大价格波动。
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兆龙认为,地产蔬菜种植面积与供应量应占城市供应的30%以上,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短时间的重大灾害,确保蔬菜安全。
城郊种菜难
大中城市蔬菜生产基地不断缩小,使城市农产品供应自给率下降,其背后的多种因素不能忽视。
一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挤走了“都市菜园”。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所长史亚军说,蔬菜播种面积滑坡,与郊区住宅开发用地有关,“高楼大厦”挤走了菜地。
二是城郊非农收益相对高,农民主动退出“都市菜园”。被征用的城市近郊菜田,本来可以通过向远郊转移给予补充。但是,农民“不愿意种菜”的问题很难解决,特别是城郊农民更加倾向融入城市,打工收入普遍比务农收入高,这样,不少城郊农民主动退出农业领域。
三是城郊蔬菜成本优势渐消,经济收益低。史亚军认为,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了大量城郊土地,土地规模化经营更为困难。在全国大流通格局中,各地蔬菜涌入北京,与山东、河北等规模生产相比,北京自产的大白菜、菠菜等“大路菜”由于生产成本相对高,从而失去了竞争优势。
格局待调整
专家认为,加强“都市菜园”建设可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给予农民“生态补贴”,把他们留在土地上。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的综合成本较高,城郊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较低。要保护“都市菜园”,必须认识到它的公益性,将其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给予农民“生态补贴”,让农民享受园林工人的待遇。
二,对于“都市菜园”建设而言,应合理安排城市规划布局,给农业留下应有位置。如果近郊城乡交错,难以预留土地,则应调整为水土气环境良好的远郊,建立规模化生态农业和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同时,适当发展农业休闲观光产业,满足农民增收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三,制定相关政策法律,为“都市菜园”提供保障。城市化快速发展造成的“都市菜园”衰落,曾是发达国家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历的“都市现象”。
此外,一些专家建议,在稳定提高大中城市城郊菜园的同时,还要从全国布局,着力建设华南、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黄淮海和环渤海设施蔬菜几大优势区域蔬菜基地,突出加强海南和广西的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设施化生产,保障蔬菜供应总量平衡、季节均衡、区域和品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