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人口迁移机制下的农业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农民日报   2012年04月18日   阅读:

生态移民是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其它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随着南部山区人口增加,环境超载导致了脱贫与返贫恶性循环。为了彻底解决该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态问题,宁夏区自治区党委、政府2011年启动了宁夏“十二五”最大的民生工程――宁夏中南部34.6万人生态移民。对于宁夏来说,实施并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便是解决了最大的民生问题。人口向灌区和沿黄城市带迁移,在缓解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生态压力的同时,使人口、生态与经济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山区人口压力与环境恶化是生态移民的推动力近年来,人口增长势头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人口的基数却在逐年增大,相对于自然环境而言仍然处于矛盾之中,宁夏中南部地区人口增长率(11.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7‰)的一倍还多0.82个千分点。因此,改变生存空间是减轻人口对环境压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唯一选择,是激发农民迁移的推动力。
灌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是生态移民的吸引力宁夏平原是自治区境内最大最肥沃的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光热资源丰富,因有引黄灌溉之利和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粮食稳产高产,宁夏平原的引黄灌区及多年来开发建设的扬黄灌区既有水利条件,又有大量连片荒地,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的潜力较大。除自然条件外,以黄河流域和包兰铁路线布局为依托的宁夏沿黄城市带,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当前,沿黄城市带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市场活跃,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将移民搬迁到这一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安家落户,发展生产。
国家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是生态移民的支撑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专门就大力扶持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态脆弱、经济落后、贫困程度深地区,要全力实施这些地区开发攻坚工程,积极支持民族地区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宁夏等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宁夏中南部地区9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的生态脆弱区,居住着7.88万户34.6万的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正是响应党的号召的应有之举。
然而,移民并非仅仅是简单地改变居住地点,它是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涉及到安置资源的配置、生产生活条件的变更、生活前景的预期判断、产业发展取向、土地开发利用、劳动就业安置、自我发展能力培养等方面。如果一方面移民从贫困地区迁出,另一方面移民在迁入地因生存陷入困境出现返贫,则有悖于国家生态移民的初衷。因此,进行农业技术开发,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是从根本上解决移民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
推行效益型种植,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效益型农业产业结构是以土地的高效开发利用为前提。例如宁夏银川市海原县移民在小麦中套种菟丝子,菟丝子折合现金亩产是小麦的10倍,即套种每亩折合现金为2440元,是仅仅种植小麦的近4倍。移民迁入区多为引黄灌区,山区有地缺水,灌区有水缺地,在种植面积大量缩减的状况下,要致富奔小康,就必须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一村一品”则是最适合的经营方式。
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共识,在具体落实、实施和推进过程中要创新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一是由传统增长向创新增长转变。二是由粗放增长向绿色增长转变。三是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更为全面的增长方向转变。四是从短期生态效益向持续生态效益迈进。五是充分利用当前资源,注重挖掘潜在资源。大力发展草畜业,利用荒地或沙地修建牲畜集中养殖区,以规模养殖提高养殖效益。移民搬迁使人口趋于收缩,使农民脱离了生态脆弱区,摒弃以环境为代价索取烧饭取暖的陋习,以电、煤、沼气、太阳能灶为主要原料取代柴薪,通过调整农民的生活能源利用结构和改变生活消费模式来构建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