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当前宏观经济与粮食市场的基本判断
来源:中华粮网   2012年06月12日   阅读:

一、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
一季度GDP增长8.1%,创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GDP增速大幅下滑,从第四季度开始,连续三个 季度增速在8%以下,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低至6.1%。也就是说,现在的处境仅仅比2009年同期好一点点。但是2009年有个极大的有利条件当 前并不具备,那就是当时cpi是负增长的。今年1-4月,cpi是3.7%,现在是经济下滑与物价上涨并存,这决定了政府不大可能出台大手笔经济刺激政 策。否则通胀失控。
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6%,发电量接近零增长,原油加工量负增长。房地产是重灾区: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7.9%,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19.3%,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4%,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1.8%。
货币方面,4月末M2同比增长12.8%,创10年新低,距离全年的14%的增长目标有较大的距离。前4月,银行新增信贷31406亿元,同比 仅增长4.88%。2009年在刺激政策下,前4月银行新增信贷激增190%。由此可见,此次经济刺激力度与2009年不可同日而语。
广东的情况更严峻。一季度,广东GDP增幅(7.2%)仅比2009年同期(5.8%)高1.4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 点,是近两年九个月以来的最低增幅。房地产业下滑尤其厉害,一季度广东房地产投资负增长2%(全国是增长20.7%),2009年一季度最艰难的时候都增 长20.3%。由于房地产的产业链条长,其下降对建材、家用电器、建筑装修行业等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拖累整体经济增长。省内几大城市仅广州7.3%的 增速略高于全省平均值,深圳和佛山增速仅有5.8%和5.6%,最低的为东莞市,一季度GDP增速仅1.3%。
鉴于当前惨淡的经济形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一般的认识,拉动增长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出口方面, 因为欧债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形势下滑,国际需求低迷,通过国内政策刺激出口难有作为。消费的主动权是掌握在亿万老百姓手里,政府不能从消费者口袋里直接把 钱掏出来花(当然可以诱导,譬如家电补贴、汽车补贴,但只对局部消费有影响,效果也不明显)。政府最容易掌控、也最能立竿见影的还是投资。一声令下,上百 亿的投资项目就可以立马开工,可以立刻形成需求。在温总稳增长的表态后,发改委项目审批进度明显加快。有消息说,国家发改委要求6月底前将2012年投资 计划全部下达完毕,7月底前上报2013年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这是谋划了33年的湛江钢铁项目得以报批的大背景,湛江市长狂吻批文的激动心情可以理 解。
总体判断,在新的一轮经济刺激政策计划下,下半年货币政策会比上半年要宽松,投资增速也会加快。但是鉴于通胀仍然存在,政策空间已没有2009 年大。考虑到,稳增长的主要目的在于稳就业,当前相较于2009年的一个有利形势就是就业不至于太差,局部地区还存在民工荒。因此,只要就业形势尚好,政 府刺激政策就不会太激进。
二、关于下半年的粮食市场
首先,我们要明白,经济下滑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1929年全球性经济萧条,就是以小麦价格的暴跌开始的。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农产品下跌的幅度和速度都是远远超过股票市场的。
最近的一个报道,全球橄榄油价格跌到10年前的水平。这是很令人吃惊的,因为这10年来,由于全球性的通胀,农产品整体价格是大幅高于10年前 的。橄榄油价格的反常表现是有原因的。全球橄榄油产量的八成、消费量的六成在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三国,而这三国是欧债危机最为严重的三个国家,经济下滑 也最严重,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20%。整体宏观经济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可见一斑。
这个规律在中国也不例外。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此次的经济下滑,都对国内农产品价格造成了明显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国内玉米期货 价格下跌了25%,小麦价格下跌了15%,稻谷价格下跌了10%。但是跌幅明显小于国际市场,这就要归结于中国政府的托市政策了。
2008年11月,在全球金融危机风声鹤唳的时候,我们写了一篇文章《经济下滑、启动内需与粮食价格》,呼吁在经济下滑的时候,要大幅提高粮食 最低收购价,特别是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事实上,政府确实大幅提高了2009年的粮食最低收购价,特别是早、中晚籼稻分别由77、79元/百斤提高到90、 92/百斤,幅度达16.8%,16.4%。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越是经济下滑的时候,越是注意稳定粮食价格。为什么?关键还是就业的考虑。2008年底到 2009年初,出现农民工返乡潮,很多农民工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暂时回去务农,这时候提高粮价相当于维稳,农村一直以来就是充当中国社会缓冲器的角色。今年 又是粮价提高幅度很大的一年,幅度甚至超过2009年。此次,早稻最低收购价提高了17.6%,中晚稻16.8%,是所有品种中最高的。之所以更重视籼稻 的价格,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籼稻产区也是农民工主要输出地,对于维稳的意义更大。
每当经济下滑,东北的粮食价格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些,因为东北的粮食产量增加最快。这几年粮食增产,一半以上在东北,其中又以玉米为最。2004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共增产2810亿斤,其中玉米增产1539亿斤、占55%。由于增产迅速,东北粮食经常有阶段性卖粮难的问 题,那么在经济不力的时候,这种压力更为明显。当前国际玉米大幅下挫,国内玉米价格有下行趋势,下半年有可能出现玉米卖难问题,国家很可能再次启动东北粮 食运费补贴政策。东北大米同样存在类似的压力。我们不要忘记,首次大规模的东北粮食运输补贴计划就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时候做出的。
现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是稳增长,粮食方面则是稳生产。前一段时间,农业部长韩长赋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称,坚决不让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要运用 一切手段确保玉米增收。玉米增收是要成本的,更重要的是需要价格激励。不但是玉米,所有的粮食品种,要稳生产,促丰收,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而言,粮价像大蒜那样暴涨暴跌,是难以承受的。
就粮食生产而言,今年以来农资成本上升很快,一些地方的农资价格比去年上涨了百分之二十、甚至是百分之三十,明显高于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涨幅。 现在农民种地投入比以前大多了,以前种粮不挣钱,顶多亏下人工,无非是白干了,现在是真金白银都要亏进去。这是国家在制定粮食市场政策时必须予以重视的。
总体判断,由于大的经济环境不好,今年的粮价会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政府大的政策是稳生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关键时候,政府肯定会采取力度比较大的托市动作。譬如启动大规模的临储收购、运费补贴计划等等。
三、具体品种分析
玉米:三大品种当中,最看好玉米的市场前景,主要理由是玉米是三大品种中需求仍在迅猛增长的品种,而小麦、大米的消费在中国则日趋饱和。
大的趋势看,美国1965—2000年间玉米饲料消费量年均增长1.6%,日本为4.1%。我国也进入这个阶段,玉米饲料消费增加很快。 2010年全国肉类、禽蛋、牛奶、水产品产量分别比2003年增长23%、18.5%、105%、31.8%。同期,饲料用粮消耗玉米,由1800亿斤增 加到2400亿斤,增长33%。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也增加了饲料用粮,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由过去一家一户以青饲料、米糠麦麸、剩菜剩饭喂猪, 转变为使用工厂化饲料,对玉米的需求明显增加。二是深加工快速发展,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2000年以前,我国玉米深加工年消费不足200亿斤,占玉米消 费比重不到10%。近年来玉米深加工业产能迅速扩展,未来在目前1800亿斤的基础上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预计“十二五”末(2015年)我国玉米消费总需 求量将在4400亿斤左右,玉米供需缺口持续放大。可以这样说,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玉米价格任何短暂得到回调均是买入的良机。
稻谷:稻谷这几年生产成本提高得很快,增产基本上都是靠硬性的投入换来的,而且除了东北,南方籼稻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增产的边 际成本越来越高。高投入自然需要高回报,稻谷价格很难降下来。但是,这几年来由于国内大米价格涨得过快,已经显著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周边地区大米价格。 国内大米价格若进一步上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进口大米入境。这是制约国内大米价格,特别是广东市场大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廉价大米已经对国内米价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政府对待进口大米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大米价格走势。
小麦:小麦最耐储,库存也最充裕,增产潜力又比稻谷大。这几年来,很多以前不种小麦或很少种小麦的地方都开始种小麦。从全球范 围来看,小麦的增产潜力也远大于水稻,俄罗斯、加拿大、澳洲、美国有大片适宜种植小麦的土地尚未开垦。小麦比水稻更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对人力的要求也 比水稻低。
从国际贸易角度看,小麦贸易量远超大米。小麦国际贸易量在1.2亿吨左右,而大米只有3000万吨,只有小麦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各国大米基 本上只能保持自给,少数国家才有少量的出口,这迫使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必须保持相当程度的自给率,而小麦一定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则是可以接受的,现实中也 是可行的。这决定了,中国政府把大米的生产放在比小麦更为重要的地位上。这意味着在价格支持力度上,小麦要稍逊于水稻。未来,小麦价格的国际化程度要高于 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