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保证粮食安全需要农业“走出去”
来源:山东商报   2012年06月19日   阅读:

“种粮并非越多越好,农民种其他作物或打工可能获得更多收益,如果外部粮食过剩,国内少种一点、有点缺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6月16日,在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驻济单位“农经沙龙”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朝鲜、蒙古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认为,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获取全面准确的全球粮食供求信息,而中国农业必须因此“走出去”。
“2008年粮食危机之后,国际上普遍对粮食问题比较担心,”张忠军说,研究发现,在现有土地、水资源条件下,即便2050年世界人口达到90亿,粮食供应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具备开发潜力的土地和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拉美和非洲地区,而那些地区恰恰又不容易吸引投资,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在张忠军看来,这为中国农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们能不能去非洲种粮食呢?其实我特别支持"南南合作",支持中国农业"走出去"……”
对于有人质疑的“国外种粮运不回来”的问题,张忠军认为这过于狭隘。一方面,“我们把专家、技术人员派出去,他们了解外边农业、粮食的情况,回来之后做决策时眼光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如果有些东西确实很难运回来,比如养猪、养牛,可以就地加工皮革,大型经济作物可以获取木材、制作家具,产业链可以延伸很长。”
在张忠军看来,农业“走出去”对于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不能只考虑能不能运回来,而要从大国思维和大国战略出发,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全球粮食信息,作出更好的决策。当然,农产品也不能完全依赖进口,大豆已是前车之鉴,“如果确需进口,也要保证进口源足够分散”。
据悉,“农经沙龙”是由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开放式交流平台,每月举办一次。在16日活动现场,研究中心还聘任张忠军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等为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