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大田种子 >> 内容阅读
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动力何在?
来源:金融时报   2012年06月26日   阅读: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农业科技”话题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常委张道宏就提出,“尽管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产量实现了罕见的"八连增",但主要原因应该归功于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农业科技的贡献还有待提高。”同时,其他政协常委也纷纷就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农业科技”能够获得如此多的关注并不令人意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对“农业科技”有过突出强调,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此外,一号文件还提出要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如果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夏粮将继续增产,并且有望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而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夏粮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全国夏粮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冬小麦有望实现连续9年增产。然而在连续增产的好形势下,增产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却愈发突出。特别是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已经出现增产乏力迹象时,人们更对增产的持续性产生担心。
早在2011年,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的一份调研报告便显示:虽然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在2010年荣登千亿斤宝座,但“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粮食增产面临任务艰巨、难度加大的局面。近日就有媒体报道,连年增高的化肥使用量、“高产”的农作物结构调整、风沙侵蚀的威胁,已让黑龙江引以为荣的“黑土地”慢慢退化。而当地农业人员“粮食产量的一半是靠化肥支撑的”的表述,更降低了人们对粮食持续增产的信心。
依靠化肥实现粮食增产,不仅会对自然环境带来破坏,同时也不可持续。另外,考虑到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的客观情况,依靠科技创新保证粮食的有效供给成为当务之急。
全国政协委员钱克明就明确表示,靠继续消耗农业水土资源的余地已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农药的空间也不大,根本出路还在于依靠科技进步。与此同时,张道宏也提出,数据显示,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仅为53%,和发达国家的80%相比差距较大。农业科技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性因素。因此,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也是这次常委会议所要讨论的七个专题之一。与会代表在讨论中建议,“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搞好农村土地确权。”钱克明委员认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就要针对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方面的症结下"猛药",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体系、创新机制、提高效率。对此,他也提出包括“完善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及管理制度”、“加大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支持力度”等多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