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特色农业“鼓”起钱袋子
来源:闽东日报   2012年09月26日   阅读:

初秋时节,走进屏南县的乡镇,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盛开如花的银耳、长势喜人的花椰菜、苍翠碧绿的毛竹,无不彰显出了当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带来的新景象、新变化。
近年来,屏南县充分发挥气候与资源优势,实施“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建设生态旅游强县”战略,并围绕战略引导扶持农民通过发展高山蔬菜、非木生食用菌、笋竹等特色产业走脱贫致富之路。据统计,2011年,全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15.05万亩,产值4.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300元;生产食用菌干鲜品13379吨,产值4.22亿元;竹林面积增加到42.3万亩,竹产业总产值达到4.2亿元。
竹林里飞出“金凤凰”
风起风息,竹影婆娑。9月6日,记者走进屏南县甘棠乡新田村,一片片毛竹林连绵起伏,绿涛阵阵。昔日荒弃山野的“困山竹”,如今已成为当地农民实现增收的“致富竹”。
“以前,毛竹一亩就百来块收入,竹林基本就荒废在那里。而现在一亩的收入有1000多元,高的亩产值已达1800元以上,效益翻了好几倍!”甘棠乡新田村村民李志玩告诉记者,2005年政府开始支持竹业开发后,他就在村里承包发展了100亩毛竹林。仅去年,他承包的毛竹林就给他带来了7万元左右的收入。
竹业是屏南县的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屏南县针对竹农普遍靠老观念、老经验管竹、育竹,竹林经营粗放,缺乏系统、科学、合理规划,效益偏低的现状,将竹业科技园建设列入农村“六个一”工程之一。安排1000万元林业贴息贷款扶持竹业开发,对以林权抵押担保等贷款用于竹业开发达到建设要求的给予年利率3%贴息补助,对全县10个竹业科技园2000亩竹林配套100万元贷款,对贷款利息进行全额贴息补助。每个科技园、示范片都确定一名乡镇领导、一名林业技术人员和一名村干部挂钩,对深翻垦覆、科学施肥、留笋养竹、全林号竹、合理采伐等技术工序进行全程指导,并配套资金扶持,确保丰产高产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该县还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鼓励笋竹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做大做强,实施“基地+公司+农户”发展战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形成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产销两旺”的新格局。
目前,屏南县竹林面积已增加至42.3万亩,其中毛竹林31.2万亩,毛竹立竹量3312万根,人均拥有竹林面积增至2.2亩,人均竹林收入达880元。竹业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竹业开发对新农村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菇棚里开出“致富花”
走进棠口乡孔源村制种技术员黄增潘的菇棚,只见鲜嫩的秀珍菇纷纷从菌棒包里探出身子,长势喜人。
“种植秀珍菇效益好,一年可以采摘6次,而且秀珍菇口感好,吃起来比较脆,深受消费者喜爱。”黄增潘告诉记者,他于今年2月份种植了30万袋秀珍菇,目前已经采摘了5次。“刚开始种,技术还不够成熟,今年只能保成本,但明年一定会有收益。”黄增潘说。
近年来,屏南县为进一步解决菌林矛盾,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旅游县建设,按照“发展三大品系、八个菌类”的构想,充分发挥高海拔地区的气候优势,大力推广非木生菌与食用菌代用料栽培技术,使得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品种银耳已成为屏南县替代香菇生产的最理想的食用菌之一。以食用菌废料栽培的滑菇,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经验,形成标准化周年栽培模式。茶薪菇、杏鲍菇、毛木耳、长根菇、秀珍菇等非木生菌也得到较快发展。
同时,屏南县还积极引导企业与农户进行合作。2010年引进福建扬帆实业有限公司在贵溪村建立非木生食用菌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生产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单批生产银耳可达百万袋。通过近三年的有效运作,仅带动棠口乡周边农民发展种植银耳的户数从原来的2户发展到现在300多户。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仅使屏南涌现出了南山、塘后、半圳村等一批食用菌生产专业村、特色村,还转移了大量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屏南县有食用菌栽培、管理等技术人员2000余人,大小菌种厂20多家,科研所2个,全县有8000户农民栽培食用菌。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县食用菌鲜产量达到5.54万吨,产值可达2.01亿元。
菜地里种出“好日子”
“种花椰菜比水稻效益高,第一季花椰菜已经赚了3000多元,两季一共能赚6000元左右。”9月6日下午,在棠口乡仕洋村,67岁村民张经居一边给自家的花椰菜松土、施肥,一边告诉记者。
张经居家里有2亩菜地,通过种植高山蔬菜,他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等第二季花椰菜收完后,我就要去台湾旅游了,赴台旅游的相关手续也早在去年就办好了。”张经居告诉记者,这些年,靠着种菜的收益,他已经去过北京、湖南、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以后还要去更多城市游玩。
近年来,屏南镇立足高山优势,打生态牌、吃生态饭,大力发展高山生态农业,成立了反季节蔬菜发展中心,加强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引进、推广体系建设和后继储备工作,示范推广了花椰菜、礼品西瓜、水果黄瓜等50多个蔬菜新品种。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名、特、优、稀、奇”高山反季节蔬菜,通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论证, 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 注册“新田王、锦源丰、白水农夫”等蔬菜商标20多个,形成一定的品牌带动力。
同时,屏南县还依托锦丰食品有限公司、高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碑草莓基地等农业龙头企业,以棠口乡锦源丰花椰菜、白水农夫无公害蔬菜栽培基地为基础,扩展至周边甘棠、路下、双溪等乡镇,订单栽培花椰菜、杭小椒等蔬菜品种,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产品销往省内及上海、温州、广州等地,远销日本、东南亚,产销旺季日外销量多达600余吨,成为福建高山反季节蔬菜的主要生产与销售集散地。
屏南高山蔬菜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强到特,发展势头良好。据统计,2011年屏南县高山蔬菜栽培面积达15 .05万亩,产量36. 75万吨,产值4.5亿元,人均增收2300多元,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如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屏南县已形成山上有竹、棚里有菇、地里有菜的板块经济带,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67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74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7%,特色农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增收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