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关于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思考
来源:科技日报   2012年10月12日   阅读:

近来有个词在云南很热――高原特色农业。

去年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第一次出现在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

今年6月,云南召开全省高原特色农业推进大会。会上,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6大内容,即努力夯实高原粮仓,大力发展特色经作,积极发展山地牧业,加快发展淡水渔业,全力推进高效林业,着力打造开放农业。会议提出要全力打响“四张名片”:“丰富多样”显特色、“生态环保”出效益、“安全优质”作保障、“四季飘香”强竞争,并培育更多“滇系”品牌,精心打造基础好、带动力强、特色鲜明、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云烟、云糖、云茶、云胶、云菜、云花、云薯、云果、云药、云畜、云鱼、云林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形成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影响深远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和品牌。

处在新一轮发展关键期的云南,提出这一重大思路到底有何特殊背景和深层意义?又蕴含着什么新鲜内涵?

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在云南,75%的国民收入、70%的财政收入、60%的创汇收入和80%的轻工业原料,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

长期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按照中央关于“重中之重”的要求,坚持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生产实践中坚持优化结构、优化品种、优化布局,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进程,农业发展呈现了崭新局面。目前,云南实现了自2003年以来的连续9年增产,创造了云南粮食生产的历史新纪录 ,主要粮食产量全国排名第14位。肉类总产量全国排名第12位,已成为全国的畜牧业主产省之一。同时,云南是全国“南菜北运”和蔬菜出口的主产区,蔬菜种植面积1100多万亩,成为产值超百亿的大产业,农产品出口创汇额连续多年居西部省市区第一。

全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200多万亩,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3500多万亩烟叶、橡胶、茶叶、花卉、核桃、咖啡、小桐子7个产业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烟叶、橡胶、鲜切花、核桃、咖啡、小桐子的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甘蔗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第2位,马铃薯种植面积居第4位、产量居第3位,蚕桑面积居第3位、蚕茧产量居第5位。山地畜牧业发展方面,2011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已达33%,部分县(市)已占50%左右。云南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也越过4000元关口。

在6月召开的全省高原特色农业推进大会上,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说:“我们切实感受了云南农业产业化已经取得的明显成效,切实感受了云南农业资源和农产品的丰富性,切实感受了各地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这一切,充分证明云南发展农业,就是要依靠科技,打高原牌、走特色路。”

他说,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是云南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云南省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阶段,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深化省情认识,科学定位云南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即要充分利用云南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等条件,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形成一个抓手、构建一个平台、打造一个品牌,增强云南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秦光荣强调,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是破解“三化同步”农业现代化“短板”的根本出路,是破解农业产业小散弱差的关键举措,是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云南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云南将致力于“八大行动”:着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流通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云南农业发展水平。目标是到2016年,农林牧业综合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产品出口额较2011年实现“3个翻番”,粮食总产量、畜牧业产值、农产品加工产值分别突破400亿斤、2000亿元、2000亿元大关。

据悉,有关部门正抓紧编制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和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带建设方案。

8月20日,云南省召开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经验交流会议,腾冲、嵩明等40个县(市、区)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云南在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