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陕西果业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典范
来源:陕西日报   2012年10月13日   阅读:

9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主题系列第24场新闻发布会。省果业局副巡视员刘玲介绍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省果业发展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陕西果业已成为中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典范。特别是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各级果业部门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抓创新、促开放、求突破,全省果业稳步发展,成为中国第一水果生产大省。据统计,2011年,全省水果总面积1681.85万亩,产量1332. 68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约33%和60%,成为中国水果生产第一大省。全省自北而南建成了黄河沿岸250万亩红枣产业带、渭北黄土高原930万亩苹果产业带、秦岭北麓100万亩猕猴桃产业带、秦岭南坡浅山53万亩柑橘产业带、大中城市近郊百万亩时令水果产业带等五大水果生产板块。预计今年全省水果总量还将持续增加,面积将超过1700 万亩,产量将超过1400万吨,成为中国北方水果生产中心。

果品品质优势进一步凸显。目前全省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果品基地300万亩、有机果品基地25万亩、出口注册果园86万亩,为大批量进入国际国内高端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近几年国家质量监测和对出口产品的质量跟踪调查分析,陕西果品完全符合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质量标准,安全、优质的陕西果品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好评。

果业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我省引导发展浓缩苹果汁加工业,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能力达到80 万吨,年实际出口量占到全国的六成和世界贸易量的近四成。加强果品生产、贮藏、加工、营销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者素质,壮大基层技术推广、果品营销队伍,果业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

国内外市场份额稳步扩大。目前,陕西果品已销往东盟、欧盟、阿盟、北美、南非、俄罗斯、南亚、东亚、台湾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全省果品出口报检77.33万吨,货值8.29亿美元,分别比2006 年增长了89%和143%。今年上半年全省果品报检33.5万吨,货值近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其中对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出口实现成倍增长。

果业的发展,使黄土高原由穷变富变靓。过去干旱贫瘠、贫困县最集中的区域现今成为了陕西农村富裕的地区。30个苹果基地县中超过2/3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农民成为我省农民致富的排头兵。据统计,2011年全省果业(仅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47亿元,占全省种植业增加值的29.3%,基地县人均果业纯收益3000元,分别是2006年的2.85倍和2倍,果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

果农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果业的发展,促进了果区道路交通、园地基础设施和果农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家庭教育的极大改善。目前,全省果区的道路普遍硬化,水、电设施普遍到位,果园农机具数量日益增加,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不断提高。果业基地县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新楼房、小轿车成为果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果业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全省从事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约有600多万,加上季节工和从事果品运输、营销等二、三产业的人,大约有800多万。果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农资、运输、包装、劳务、餐饮、旅游、通讯、信息、金融、中介等相关产业的快速融合发展,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步伐,拉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些果区县着力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和乡村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有力促进了当地果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果业成为生态陕西建设的支撑点。1700多万亩果园占到全省森林面积的13.8%,覆盖国土面积5.5个百分点,比2006年增长了1.4个百分点,成为陕西生态美建设的有力支撑点。尤其是陕北山地苹果、陕南柑橘基本都选择丘陵地和山坡地,为人工造林、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