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安塞:三大产业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   2012年10月27日   阅读:

“荒山披绿飘果香,平地起楼树成行……高速公路村前过,大棚层层闪银光……”日前,一首原创民歌《家乡安塞变了样》在安塞县城乡间广为传唱,传达着鼓乡儿女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无比自豪。

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广袤的土地,层层叠叠,铺排在半山腰的五型山地大棚种植基地上,菜农们欢喜地装运着刚刚采摘的蔬菜;山山洼洼,红苹果满盈枝头的山地苹果专业村里,果农们不时发出爽朗的欢笑;村前院后,羊子白云般卷舒的规模化舍饲养殖小区,养羊户流露出增收的骄傲……棚栽、林果、草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宛如“三驾马车”,正拉动安塞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安塞县委书记程引弟表示,“我们始终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做大农业、用现代流通理念做活农业、用现代金融理念做强农业、用现代生态理念做好农业’四个理念,按照‘果菜主导、养殖配套、科学发展、提质增效’的思路,大力发展棚栽林果草畜三大产业,全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县。”

  棚栽业搭建“增收桥”

在安塞县砖窑湾贾居循环农业示范基地,菜农们正紧张有序地把鲜嫩的蔬菜装箱过秤,一辆辆挂着蒙、冀、皖、豫等车牌的大型货车出出进进,呈现出一派购销两旺的喜人景象。

“原来辛辛苦苦种一年地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种起了大棚菜,收入比原来翻了好几番。大棚就是我们菜农的‘聚宝盆’。”贾居村民马世旺高兴地说。

近年来,安塞县确立了“大棚上山、畜沼配套、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棚栽业发展新思路,大力推广第五代新型日光温室大棚,引进了7大类、96个名优新品种试验示范,总结推广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太阳能杀虫、紫光灯杀菌灯8项实用技术,培育形成了真武洞井居、砖窑湾贾居、高桥宋庄等一批菜、沼、畜配套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截至2011年底,全县大棚累计达到4.42万棚,发展五型大棚1294棚,年产鲜菜18万余吨,棚均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

在安塞县生态农业示范园,该县投资60余万元建成的陕西省首座太阳能温室大棚煞是吸引眼球。太阳能温室大棚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蔬菜大棚内的温度、光照,还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进行通风、施肥、放水。技术员马承说:“利用太阳能的光照调节,可以杀死各种病虫害,杜绝了喷洒农药对蔬菜的污染,真正实现了大棚蔬菜的绿色有机,让广大市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走进真武洞方界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只见70余座五型大棚从山腰一直排列到山顶,仿佛白色的金字塔。大棚的左下角是占地30多亩、有四栋猪舍、共存栏2200头猪仔的陕西正大标准化育肥猪场。这个年出栏4500头成猪的育肥场能给大棚生产提供60%的肥料。县蔬菜局局长高志新说:“五型大棚每个标准棚棚均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单棚产值可增加4万多元。”

经过试验示范、起步扩张和科学发展三个阶段20年的发展历程,安塞已成为陕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有60%的农民通过种植大棚蔬菜实现了脱贫致富,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来自棚栽业。

据悉,总投资1亿元的安塞(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交易大厅已在省级安塞工业园区建成,计划今年正式投用,该项目进入正常交易年份后,可形成年3亿元左右的交易量。

该县计划到2016年建成5万棚棚栽业基地,力争棚栽业产值达到7亿元以上。届时,安塞将成为连接东西南北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地,棚栽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富裕农民中的“火车头”效应将更加凸显。

“荒山披绿飘果香,平地起楼树成行……高速公路村前过,大棚层层闪银光……”日前,一首原创民歌《家乡安塞变了样》在安塞县城乡间广为传唱,传达着鼓乡儿女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无比自豪。

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广袤的土地,层层叠叠,铺排在半山腰的五型山地大棚种植基地上,菜农们欢喜地装运着刚刚采摘的蔬菜;山山洼洼,红苹果满盈枝头的山地苹果专业村里,果农们不时发出爽朗的欢笑;村前院后,羊子白云般卷舒的规模化舍饲养殖小区,养羊户流露出增收的骄傲……棚栽、林果、草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宛如“三驾马车”,正拉动安塞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安塞县委书记程引弟表示,“我们始终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做大农业、用现代流通理念做活农业、用现代金融理念做强农业、用现代生态理念做好农业’四个理念,按照‘果菜主导、养殖配套、科学发展、提质增效’的思路,大力发展棚栽林果草畜三大产业,全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县。”

  棚栽业搭建“增收桥”

在安塞县砖窑湾贾居循环农业示范基地,菜农们正紧张有序地把鲜嫩的蔬菜装箱过秤,一辆辆挂着蒙、冀、皖、豫等车牌的大型货车出出进进,呈现出一派购销两旺的喜人景象。

“原来辛辛苦苦种一年地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种起了大棚菜,收入比原来翻了好几番。大棚就是我们菜农的‘聚宝盆’。”贾居村民马世旺高兴地说。

近年来,安塞县确立了“大棚上山、畜沼配套、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棚栽业发展新思路,大力推广第五代新型日光温室大棚,引进了7大类、96个名优新品种试验示范,总结推广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太阳能杀虫、紫光灯杀菌灯8项实用技术,培育形成了真武洞井居、砖窑湾贾居、高桥宋庄等一批菜、沼、畜配套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截至2011年底,全县大棚累计达到4.42万棚,发展五型大棚1294棚,年产鲜菜18万余吨,棚均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

在安塞县生态农业示范园,该县投资60余万元建成的陕西省首座太阳能温室大棚煞是吸引眼球。太阳能温室大棚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蔬菜大棚内的温度、光照,还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进行通风、施肥、放水。技术员马承说:“利用太阳能的光照调节,可以杀死各种病虫害,杜绝了喷洒农药对蔬菜的污染,真正实现了大棚蔬菜的绿色有机,让广大市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走进真武洞方界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只见70余座五型大棚从山腰一直排列到山顶,仿佛白色的金字塔。大棚的左下角是占地30多亩、有四栋猪舍、共存栏2200头猪仔的陕西正大标准化育肥猪场。这个年出栏4500头成猪的育肥场能给大棚生产提供60%的肥料。县蔬菜局局长高志新说:“五型大棚每个标准棚棚均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单棚产值可增加4万多元。”

经过试验示范、起步扩张和科学发展三个阶段20年的发展历程,安塞已成为陕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有60%的农民通过种植大棚蔬菜实现了脱贫致富,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来自棚栽业。

据悉,总投资1亿元的安塞(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交易大厅已在省级安塞工业园区建成,计划今年正式投用,该项目进入正常交易年份后,可形成年3亿元左右的交易量。

该县计划到2016年建成5万棚棚栽业基地,力争棚栽业产值达到7亿元以上。届时,安塞将成为连接东西南北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地,棚栽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富裕农民中的“火车头”效应将更加凸显。

  林果业拓宽“小康路”

“安塞山地苹果形、色、味俱佳,是品尝和馈赠的上品,在市场中一直走俏!”自2007年以来每年来安塞收购苹果,然后销售到西安、山西等地的苹果经销商赵国强,在真武洞镇庙湾村对记者说。

2011年,“安塞山地苹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陕西省山地苹果基地县,近年来,安塞县大力实施优果工程,深入推进“三级联创、五长办点”果园管理制度,全面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管理技术和生物防治、套袋、铺反光膜等新技术,强力推行“果、畜、沼、厕”四位一体果园配套及“三品一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基地认证)模式,合理调配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不断提高安塞山地苹果品牌的市场化和商品率。每年举办培训班500场次以上,培训骨干技术人员2000人次以上、果农2万人次以上,示范园使用诱虫带、粘虫板分别达45万张、8万张以上,太阳能杀虫灯控制面积2.5万亩。截至2011年底,苹果面积累计达到37.5万亩,建成苹果示范园147个,组建果农合作社6个,建成苹果冷藏库4处,储藏量达4000亿吨,实现产值3.2亿元,农民仅苹果产业人均纯收入达2442元。

今年以来,安塞县以建设40万亩高标准山地苹果基地为目标,以开展“果业提质增效年”活动为抓手,全面推广果、畜、沼、草、水“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不断扩张规模,狠抓幼园管理,扶持大户发展,抓好抓实3万亩苹果新建园和5000亩补植任务,在寨子湾、高庄等苹果专业村新建10个贮量1000吨的气调库,发展市级标准化果业示范园35个,力争方塔、庙安省级生态示范村通过有机果品生产基地认证,苹果产量达到9万吨以上。

走进有机果品生产基地沿河湾镇寨子湾村,随处可见一盏盏傲然挺立的太阳能杀虫灯和星罗棋布的捕虫黄板。该村有果园1920亩,去年苹果产量64万公斤,产值32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上万元。村民白志政说:“去年,我的14亩果园收入10万元。今年优果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预计收入将达到13万元!”

据悉,到2016年该县将建成40万亩山地苹果基地,其中,建成20万亩绿色山地苹果生产基地,10万亩有机山地苹果生产基地,林果业产值5.5亿元以上,果农人均苹果收入8000元以上,占到人均总收入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