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天津电力保障农业用电:稻花香里说丰年
来源:人民网   2012年10月27日   阅读:

人民网·天津视窗10月26日电:“今年那叫一个风调雨顺——风少、水足、电给力、政策优,天时、地利、人和都让我们占上了,这季稻子少说挣十几万呐。”黑黝黝的王冬望着眼前金灿灿的稻田,扳着手指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43岁的王冬是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清沟村人,和村里三个稻农承包的600亩稻田就在潮白河边。10月24日,是他们盼了半年多的“开镰”收割的日子。说是“开镰”,其实早已换成了收割机。

“十年前我养车跑运输。自打政府出台惠农政策后,一亩地只要六、七百块钱,好点的地也不过九百,我就搞起了种水稻。前几年电不够使的,电压也低,我自个儿只包了200亩地。种水稻关键是得有水。现在电敞开用,潮白河的水可劲儿地泵,一季下来折合每亩地只花十五、六块电钱,您说能不赚吗。”

“其实,您今个儿从我这儿挖不到什么新闻。”随行的林亭口供电营业所孔昭兴所长一脸得意地对记者道。“为什么?”记者问。“都到收稻子的时候了,电也没嘛可用的了。该为稻农保电的活儿我们早干完了。”

孔昭兴说的“活儿”,就是被稻农俗称“水点”的700多水利机井供电设施的维护工作。

“他们也很不容易,”孔昭兴指着稻地边的4间干打垒房子动情地说:“在这里辛苦半年多,就指着多收点稻子,多挣点。所以一旦他们遇到用电问题,我们都优先尽快解决。”

王冬接过话说:“今年就出了一档事。那是8月17号晚上十点多,稻田里儿的变压器保险烧了,我给所里打了个电话,不到二十分他们就到了,韩跃建师傅趟着稻田里的水,打着手电,爬上15米的杆儿,一会儿就修好了。”

孔昭兴介绍,5月份是稻农开始上水、灞地、插秧的时候,水量不能多也不能少。为了减少沟渠自然渗水,现在稻农都用管道,电要是跟不上,水上不到位,肯定减产。

离王冬的稻田不远,开车5分钟就到了国家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天津黄庄洼米业有限公司。这个被市命名为“绿色食品稻米加工基地”每年定向收购王冬的稻子,按照有关政策,每斤稻米比市场价多付王冬2毛钱。

“自打我们在这建厂三年,就没有停电的时候。前年生产能力是500吨,去年是4000吨,现在变压器增容到1000千伏安,电够用了,今年可加工1万吨稻子,”该公司副经理戴士友介绍,林亭口所的服务非常周到,每月都来一趟上门服务。我们有什么事他们也是随叫随到。

王冬说:“像我,和三个同村的包的这600亩,按每亩收一千五、六百斤稻子,每斤收购价一毛五、六算,刨去成本,今年我们四家可赚五十来万。”说到这儿,王冬笑得露出了雪白的牙。


“稻农丰收了,今年我们宝坻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也是个丰收年。”一旁的宝坻供电公司办公室主任陈进介绍,今年他们共投资14767万元,完成了131个村190个台区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任务。从2006年至今,已累计投资4.4408亿元,完成了12个电气化镇和366个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共改造和新建台区566个、10千伏线路31公里、低压线路1208.17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