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农业区域合作 让有限土地实现无限发展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2012年10月31日   阅读:

高调发展壮大现代汽车产业集群,强势引领四川汽车工业的发展风向,龙泉驿区作为成都城市向东发展的主体区域,正日益成为成都平原经济圈中的科技型、外向型工业基地。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兴起,龙泉驿现有的农业资源已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此,龙泉驿区创新发展思路:向周边地区要空间,开展农业区域合作,促进农业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为龙泉驿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下一步,龙泉驿区将按照开放合作10年奋斗目标,深入推进“三圈一体”发展战略,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开放合作项目的有序实施,继续加强与省内外地区的开放合作,加快建成湖北5万亩生态水果产业园、云南5万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重庆5万亩农业产业园区、安徽5万亩优质果蔬产加销一体化基地、西昌5万亩现代农业种养殖基地。

  四大模式 创新农业区域合作方式

近年来,龙泉驿积极探索农业区域合作,形成了政府组织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专合组织带动型、专家能人带动型四种异地开发农业模式,随之相继出现了大批农民及农业组织到异地创业发展。截止目前,有超过3000人在湖北、重庆、安徽、云南、广西、浙江、贵州、广东等省市及省内遂宁、自贡、攀枝花、眉山、简阳、仁寿、双流、金堂等地区实现了异地创业,创业手段以技术输出为主,产业主要以果蔬种植、家禽养殖为主。

  模式一:政府组织带动型

  代表项目:湖北咸宁成都农民创业园

龙泉驿区与湖北省咸宁市的合作始于2007年12月,按照“咸宁市最大的优质水果基地”、“华中地区知名的生态观光农业公园”, “建设一个水果基地、再造一个龙泉山”的目标,双方政府签订了发展现代农业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龙泉驿区在咸宁市下辖的赤壁市建立成都农民异地创业园,并在两地政府的引导下,于2009年5月,共同发起成立了由龙泉驿区42位“农民土专家”和赤壁市余家桥乡丛林村的360户农户联合组建的赤壁绿态果业专业合作社,成为我国首个由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共同合作的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402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跨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按照“股份运作、企业经营、整体规划、分户管理、统一产销,按效分红”的运作模式进行经营;技术服务上,主要由龙泉驿的果树专家负责,采取“一加十、十加百”的服务方式,即一名高级农民技师负责十个技术员的指导,每个技术员负责十户农民的技术指导。目前,合作社先期建设以梨、葡萄和水蜜桃为主的水果基地已达到8000亩,今年开始进入盛果期,亩产值达到7500元,8000亩总产值将达到6000万元。

  模式二:龙头企业带动型

  代表项目:龙泉黑金果业公司万州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采用“企业主体唱戏,农户主角参与”的方式,龙泉驿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都黑金果业公司与重庆万州合作,在万州注册"重庆汇农农业有限公司",成为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合作的代表之一。根据相关合作协议,由龙泉驿区黑金果业公司牵头提供技术、资金、人才和销售网络,万州区提供土地资源、基础设施、劳动力及相关的政策配套,通过“公司+基地+移民(农户)”的运作方式,共同合作开发万州瀼渡5000亩绿色葡萄标准化示范基地、万州太龙食用菌基地、万州双河口水果批发市场,旨在共建共享、共创共享、共同发展。

绿色葡萄种植示范产业基地位于三峡库区的万州瀼渡镇,拟开发总面积5000亩,现已开发面积近4000亩,基地为瀼渡镇及邻近乡镇1000余名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农民家庭每年综合收入上万元;位于万州太龙镇龙门村的万州太龙工厂化食用菌基地项目,是一家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区,园区建成后,能解决当地村民1000余人就业,再通过林下种植食用菌的技术推广可辐射带动林地2000余亩,直接带动农户5000余户13000余人,人均年收入可增加3000元以上;水果批发市场项目位于万州区双河口,将形成集水果交易、仓储、保鲜、冷藏、配送、连锁经营、农药检测、信息收发、电子结算、汇兑为一体的AA级一类水果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将达14.4万吨,年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

  模式三:专合组织带动型

  代表项目:龙泉十陵禽业合作社大英养殖基地

龙泉百余公里外的遂宁市大英县,一个由龙泉驿区十陵禽业合作社建设的标准化养殖基地一期工程顺利结束,这标志着龙泉驿区成功实现产业异地转移又迈出了一大步。2009年以来,十陵禽业合作社随着统筹城乡建设发展,养殖基地面积不断缩小。而另一方面随着合作社品牌效应逐步扩大,销量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面对产销日益加剧的突出矛盾,合作社提出“走出去跨县域”发展的思路,即利用农业主产市县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契机,结合社员成熟的养殖技术发展规模标准化养殖,实现产业异地合作转移,确保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社员稳定增收。

合作社最终考察选定遂宁市大英县作为合作社异地发展基地。基地占地240亩,以股份制模式运营,吸引了合作社40余户社员筹资1200万元入股,一期工程实现存栏25万只。基地建成后年存栏蛋鸡40万只,产品主要供应合作社现有重庆、南充、遂宁等市场。基地严格按照“七统一”模式生产,全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科学管理养殖,全面地将种养业有机结合起来,既有效解决养殖污染,又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种植,使合作社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模式四:专家能人带动型

  代表项目:邹德木水果种植园

区域合作,不仅体现在政府搭台、企业主体,还有龙泉驿区大批身怀绝技的果技专家。柏合镇东华村高级农民技师邹德木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2002年,邹德木及其合伙人,与湖北省崇阳县沙坪镇政府签订了800亩荒山租用协议,开始种植水果。凭借在龙泉驿多年的种植经验, 2006年,邹德木果园里的果树开始挂果,到2008年他的年收入达到400多万元,成功地从一个普通果农蜕变成果业经营业主,被当地推选为县政协委员,参与当地政府农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在邹德木的影响和带领下,当地500多户农户种植了水果,面积达到1万亩。

多措并举 推动现代农民异地兴业

跨区域农业合作是区域合作中一项更细节化的合作方式,没有现成的模式。龙泉驿区一边在探索,过程中也在不断总结,逐渐建立起一套长效的机制体制:通过政策扶持和提供服务统筹推进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吸引和推动有一定条件的现代农民、企业到异地创业兴业。

  关键词:创新机制

在合作开发工作中,龙泉驿区在异地均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组织,实行“独立管理、独立核算、封闭运行、按股分利、持续投入”的共享机制,通过完善利益分配方式,实现两地共赢。

具体实践中,龙泉驿区通过成立具备管理、服务、协调三大功能的对外农业投资公司(组织),提高异地创业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起农民异地创业桥梁。在管理方面,政府积极引导农民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协调,走紧密型的专业合作道路,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在发展农户同业之间、生产基地与企业、基地与科研机构等方面联合基础上,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生产者形成真正的利益同体,防止无序竞争,化解异地创业风险;为了给这些在异地创业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保障,龙泉驿区着力把好“四关”服务:一是项目选址关,帮助异地创业者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土地发展生产;二是生产规划关,因地制宜地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种植发展建议和规划,规避生产盲目性;三是种植技术关,根据生产实际,为异地创业农户制定和提供切实可行的土壤改良、种植技术改进、农业机械化运用等新措施,为他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保障;四是市场销售关,帮助他们打造一流的品牌,为他们提供跨区域的销售信息服务网络,搭建销售平台,逐渐在异地形成稳定、有序、健康的销售市场。

  关键词:政策服务

政策扶持源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此项工作中,龙泉驿区委、区政府组成专门团队,分管区领导率队前往与当地政府协调,为本地有意参与异地开发的企业及农户牵线搭桥。同时安排100余万元的扶持发展资金和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异地开发项目,区农发局还组建了异地创业服务机构,建立了种养业高级专家团队,专门为异地创业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搭建了农产品销售网络平台,并协调相关单位开辟了异地创业农民贷款“绿色通道”。

根据实际,该区政府还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区外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异地创业大户奖励、以及贷款担保基金。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宣传动员、典型示范和资金扶持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此外,龙泉驿区还始终注重研究和解决农民异地创业所带来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现实问题,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