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从传统走向现代——见证汉源农业转型之路
来源:北纬网-雅安日报   2012年11月30日   阅读:

他是一名种了一辈子地的传统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辛酸和无奈;他是一个只种了8年水果的现代农民,通过现代化的果园管理模式、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和做农业经纪人,让生活变得更有奔头。

他俩是一对在土地上摸爬滚打的“父子兵”。虽然种的是同一片土地,收获却有着天壤之别,他们见证的正是汉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那些靠天吃饭的日子

陈洪春今年已经64岁了,是汉源县梨园乡经营土地的好手。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陈洪春家当时共分得土地、荒山等共计25亩。土地承包到户,陈洪春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大家都吃够了没有粮食的苦,一有政策自然十分卖力。”陈洪春说,在种庄稼的同时,他还在田间地头种了不少梨树,靠着精打细算,他成了全乡首批“万元户”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水果,陈洪春家的水果种植规模也越来越大,每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尽管如此,种水果仍然被当成副业,树下种着庄稼。“作为农民,不种庄稼吃啥?” 在水果管理上,陈洪春和其他人一样,采取粗放型管理,果树从不修枝、不疏果,基本上不施肥。在果树管理上有点技术含量的,是1992年才开始的人工授粉。

但1999年过后,梨子的市场行情一路下滑到每斤仅能卖两三角钱,并持续多年。他先后还种过麻苹、白苹、盘苹等苹果品种,但由于土壤、气候不适宜生长,保存期短或者口感不好未能形成规模。“反正就是看天吃饭。”陈洪春说。

老板回家栽种苹果

2005年,一条“老板回家当农民了”的消息在梨园乡成为热议话题。这名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陈洪春的儿子陈全林。高中毕业后,陈全林就到广东打工,先后跑过货运、贩卖过蔬菜,后来又和别人一起承包起了工程,正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却突然放弃打拼多年的事业,选择回家“修理地球”,种植水果,这让陈洪春一时想不通。其实,早在2001年,陈全林就做好回家当农民的打算,并在梨树的间隙里栽种了苹果树幼苗,如今已到了挂果的时期。

回到家,陈全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地里的梨树砍掉,将25亩土地和荒山全部发展成苹果园。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在全乡率先采取果树高光效整形、矮化中间砧等先进管理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苹果的优果率。此外,他还成立黄家沟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周边100多户农民抱团闯“钱”程。

面对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陈全林在县农业局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在合作社内推广有机食品管理模式,对土壤进行配方施肥,施有机肥,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等,还为合作社种植的苹果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

2005年,陈全林家的梨子卖了近3万元;今年,陈全林家的苹果卖了20万元。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家的水果收益增长了近7倍。此外,陈全林还办了一家酒厂和一家养猪场,酒糟喂猪,猪粪还田作为果树的肥料,实现了循环发展;同时还注册了一家商贸公司,主要销售本地水果等,当起了农业经纪人。陈全林所做的这些,让他的父亲陈洪春也交口称赞。

产业转型带来山乡巨变

在汉源,每年从4月开始,就可以看到成熟的水果挂满枝桠,地里长满各种时令蔬菜,在澄碧的天空下,到处弥漫着果香和蔬菜香。树上结的是“金果果”,土里长的是“金疙瘩”,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水果、蔬菜已成为汉源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从树上摘下、土里刨出小车、小楼的农民不计其数。

梨园乡大树村三组村民黄明刚家的三层小楼,掩映在成片的苹果林中,一辆刚买不久的黑色轿车擦得像镜子一样亮。这几年,该组大力发展苹果,政府给予扶持,很快便从全乡最贫穷的一个组一跃成为最富裕的一个组。“一年苹果卖10多万元只算是中等水平,多的可以卖到二三十万元。”黄明刚说,靠苹果树结的“金果果”,他家修起了三层小洋房,买了全套新家电、小轿车,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全县广大农民朋友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有的种植经果林,有的发展大棚蔬菜、高山蔬菜,还有的在乡村旅游中大显身手,有的搞起了生态养殖……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围绕农业,搞起了运输、农资供应,当起了农业经纪人,从事着服务农业的配套工作。

打造特色农业新高地

近年来,汉源县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以经果林和蔬菜为主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县已形成苹果、黄果柑、花椒、蒜薹、高山蔬菜为代表的特色水果和特色蔬菜产业带,将全县绝大多数农户纳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像陈全林、黄明刚这样的现代农民越来越多。

汉源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经果林栽种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打造特色农业新高地”的农业发展新思路,并出台了相应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对在农业产业发展、市场营销、品牌创建、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科技支撑等方面符合条件的农户、农业经营业主、农业承包大户、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村经纪人进行政府扶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新型农业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全县的土壤、气候、海拔等条件,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规划特色农业布局,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业转型的步伐。

在上半县农业产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县委、县政府提出农业提质增效、改良品种,走精品农业、有机农业的路子;针对农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下半县,则大力提倡栽种经果林,迅速变传统农业为现代特色农业;而在皇木、永利等高山乡镇,则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和药材。仅今年春秋两季,全县就栽种经果林10万余亩。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0余家,全县经果林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总产量达到20多万吨。“中国贡椒之乡”、“中国樱桃之乡”、“西部花果第一城”、“花海果乡”等美誉闻名遐迩。按照全县“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末,全县将新栽经果林20余万亩,发展早春蔬菜、大棚蔬菜、高山蔬菜4万余亩,发展脱毒马铃薯14万亩,重点培育5到6个有规模、标准高、品质优的优势产区。

以花为媒,以果会友,随着农业资源的丰富,汉源县将“会节经济”纳入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汉源县加大农村风貌塑造力度,彻底改变了农村面貌,连续举办的“梨花节”、“桃花节”、“品果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观光农业扬帆启航。

当前,汉源县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汉源县提出“经营规模化、装备设施化、主体企业化、产品品牌化、生产生态化”五大战略,力争早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记者 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