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企业新闻 >> 内容阅读
赵贵友和他的杏树
来源:央视网   2012年12月23日   阅读:

原文地址:http://zs.cctv.com/liaocheng/news_116786.html

 






 

  赵贵友,正如你看见的,只是一个简单而朴实的名字。那些你看不到的空间里,他作为一个农民正勤勤恳恳的开发和创造着中国土地的奇迹。一般来说,种植红薯,一位普通农民的常识就是收获2500公斤左右,再多一点就是春薯比夏薯要多500公斤左右。然而,赵贵友的轰动奇迹便是红薯每亩高达25000斤的产量。他个人不仅是中国农民的楷模,更是中国先进农民们的领路人。

  赵贵友的红薯事业还要追溯到94年前,那时候他正在大名县一种,在大名县教师进修学校、大名县农业技术中学从事后勤工作15年。就是在那期间,学校育人的天地里,造就了他勤奋好学的品格,和豁达热情的为人处事。他通过自学农业技术,并积极的向专业老师请教,在短时间内就完全掌握了果树育苗、嫁接、作物育种、高产栽培植物保护等知识。

  然而,理论联系实际才是真正的成功。于是,赵贵友在95年春节辞职回家,通过和邻居调换耕地征得离家较近的一块7亩地,并在亲友的资助下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了700棵梨树。在郑州果树研究所与果树专家攀谈中得知:郑州晚报曾报道一红薯新品种亩产可达2万斤。果树间作红薯充分利用了光、地,红薯不少收果树是赚头,赵贵友立刻意识到,这正是最好的间作套种模式。

  于是,他即刻回家栽完树,二次借钱只带着妻子煮的几个咸鸡蛋和10个馍馍,便来到郑州晚报社找到了那张报道亩产2万斤的那张报纸。高兴之余急忙又去了商丘地区农科所,晚上8点见到了那位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突出贡献的红薯专家雷书声所长,凌晨2点请教完雷书声研究员,当即买了150斤红薯种。雷专家亲自推着自行车驮着红薯种步行约2公里把他送到人密集区安全的大街,并对他说:“你一个普通农民,你的精神感动了我,如果都像你这样,好品种新品种推广就不难了,科技转化快,中国也早富了,如红薯种不够用,再买就去睢县农科所,那是我的基地,相对他们的价格便宜些!”,这番话赵贵友感动的热泪盈眶。赵贵友说,他的成功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回去之后向当地有经验的老人请教在田间建火坑,和后来为了高产栽培他骑着破自行车把周围4县的新华书社转遍,寻找红薯高产栽培书籍,又跑到河北省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向红薯专家讨教高产栽培技术。现在想着当时的情景,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发疯,但更多的是感动和欣慰。正是专家们的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使赵贵友有了今天辉煌的成就。

  赵贵友把那些带来的红薯种子当作宝贝一样的对待,精心的呵护。功夫不负有心人,种子慢慢的发芽,出苗,栽上30天便开始膨大,生长80天的薯块亩产12000斤。生产到120天,赵贵友带着单株约40斤的薯块找到县科委、县农业局的领导,经田间丈量,此时亩产薯块达20000斤左右。

  95年9月15日《邯郸日报》头版头条、大名县电视台、邯郸电视台几乎同时报道这一新闻。

  95年10月5日《河北经济晚报》、95年10月16日《河北日报》、95年11月11日《邯郸日报》,先后报道了特早熟、超高产红薯,经北京农大的陶益寿教授侧亩产已超过25000斤。

  为红薯高产96年赵贵友去了中国农工业科学院、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去了山东泰安农科所,甘肃临夏州农科院请教,96年把红薯集中推广到曲周县依庄乡大面积种植,成为邯郸市科委重点扶持项目。

  96年的赵贵友试验田5亩,通过130天的生长薯块亩产三万斤,北京农大的曾宪竞教授、中国农科院的王寒教授专程到现场。中国农科院院长吕飞杰让成果处的专家三次来实地测产、96年8月12日《河北农民报》、96年10月9日《邯郸日报》、96年10月29日《河北日报》,96年10月18日《邯郸晚报》96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96年12月11日《河北经济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了亩产20000斤红薯的新闻。全国著名红薯专家、中国农科院王寒教授说::“红薯亩产最高纪录是日本,亩产25000斤,赵贵友你应该呈报世界吉尼斯产量最高记录。”

  97年赵贵友往北推广到内蒙古的赤峰市,改变了赤峰不能种红薯的历史,等于把红薯往北推广了1000公里。
山东莘县科协科技三下乡,每次都邀请赵贵友去讲高产栽培新技术,在莘县张鲁镇掀起10年的红薯热。在山东冠县推广相对集中目前成立了红薯专业批发市场,也是冀、鲁、豫三省最大的批发市场。

  此后几年间,省市级多家媒体也相继报道了赵贵友的相关新闻。

  97年《河北农业》第一期
 99年9月17日《河北农民报》
   99年7月21日《邯郸晚报》
  99年8月13日《河北农民报》
  99年10月6日《河北经济时报》
  99年10月11日《河北农民报》
  99年12月6日《河北经济时报》
  00年7月25日《河北科技报》
  00年6月27日《河北农民报》
  00年5月30日《河北经济报》
  01年8月24日《邯郸日报》
  01年9月5日《邯郸日报》
  01年10月23日《河北科技报》
  01年11月6日《河北农民报》
  01年2月19日《河北农民报》

  先后报道赵贵友从江苏省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引进菜薯、彩薯、黑薯、金丝瓜。

  此外,赵贵友从河南兰寿县、河南小麦首度育种专家沈天民引种906小麦,叫响河北省。

  99年人民日报社时代潮杂志社将赵贵友纳入大型文献《辉煌二十年》(改革之星)卷。

  赵贵友并不仅仅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他好学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胆量,使他在现有的成功上基础上,继续孜孜不倦的奋斗在事业的第一线上。他在红薯和小麦之后,又看好花生果出口市场。随着花生油需量的倍增,花生已由杂粮转变为经济作物。在短短4年间赵贵友引进推广花生新品种20多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成片连方种植,三年间把大名县的花生白、净、纯、优打入种子市场,几乎全部覆盖北京、天津、河北,打破了青岛、平度花生种垄断市场的先河,往北把花生种推广到辽宁大连、兴城,往南发到浙江省的宁波,在江苏、安徽、四川、河南,随处可见大名花生种。先做人后做种,为此2010年被《河北经济报》社评为:“河北市场、质量、信誉、诚信承诺单位”。今年花生国家实行良种补贴,赵贵友在河南、河北做了8个县的良补,销量200万斤,推广面积4万余亩,取得了空前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