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发展11产业 “五个化”支撑农业现代化
来源:重庆商报   2012年12月27日   阅读:

11个重点产业

重点发展粮油、蔬菜、畜牧、柑橘、渔业、林果、中药材、花卉、茶叶、蚕桑和烟叶等11个产业

“五个化”支撑

用农业产业化、技术集成化、农业信息化、机制科学化和基础设施配套化“五个化”来支撑农业现代化

1000亿融资

力争到2017年农村“三权”抵押融资累计达到1000亿元

商报记者 谭柯

2013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市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如何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昨天中午,市农委主任夏祖相在办公室接受商报记者专访,畅谈明年工作展望。

现状

农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重庆商报:目前,我市农业现代化处在哪个阶段?推进过程中还面临哪些难题?

夏祖相:直辖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得到长足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较直辖之初翻了两番多。但是,从总体看,重庆农业仍处于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农村仍属于落后地区。具体来说,我市山区占75%、中低产田土达70%、人均耕地1.17亩,粮食生产基础差。农业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规模小、服务单一、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带动力弱。农业新型现代营销体系不尽完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辐射力不强。同时,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等都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事实上,我市推进“三化”进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农业现代化滞后。去年,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才63.7%。因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顺应重庆农村发展形势的现实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方向

重点发展11个产业

重庆商报:刚才您提到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存在“先天不足”,但我们如何突破?

夏祖相:我们要立足重庆农村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指明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从重庆特殊农情出发,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提出在区域布局上,重点打造“两翼”山地特色农业基地、“渝西”现代农业示范带和主城郊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形成“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

在产业选择上,重点发展粮油、蔬菜、畜牧、柑橘、渔业、林果、中药材、花卉、茶叶、蚕桑和烟叶等11个产业,支持每个区县发展2~3个重点产业。

在区域发展重点上,“两翼”地区着重打“绿色”牌、走“生态”路,重点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渝西”地区重点是成建制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打造优质粮油、蔬菜、畜禽、水产品保供基地;主城郊区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过程中,按基础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三类推进。基础产业,主要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建设蔬菜“三大产业带”和三级蔬菜保供基地,加快推进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等基本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我们提出了柑橘总规模达到300万亩以上,出栏肉牛120万头、山羊400万只,打造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在“两翼”地区新建中药材基地50万亩的目标任务。同时,重庆山区资源丰富,各地的条件千差万别,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手段

“五个化”支撑农业现代化

重庆商报:农业现代化不是一个单一的工程,而是多种要素的相互促进,如何让这些要素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

夏祖相:的确,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物质技术装备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又包括生产组织体系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以及农业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因此,要用农业产业化、技术集成化、农业信息化、机制科学化和基础设施配套化“五个化”来支撑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们提出要重点打造5个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10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与优势特色产业同步发展。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市农业发展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从农业科技创新、良种繁育和新技术推广、基层农技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30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和10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10万户,每年培训农民100万人次。

现代农业要求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开拓,着力构建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他区县、乡镇四级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冷链物流链,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推介活动,搭建产销平台。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在制度建设方面,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突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地票”交易,扩大“三权”抵押融资规模,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围绕产业发展,建立完善以自然、市场、疫病为主的农业风险防控体系。

城乡之间的差距,最突出的就是基础设施,没有设施条件的改善,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以农村交通、农田水利、生态环境、物质装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资金

“三权”抵押融资5年达1000亿

重庆商报:促进“三农”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之前,我市在“三权”抵押融资上有所探索,下一步,如何实现金融服务“三农”发展?

夏祖相: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金融需求越来越大。中国农民资金融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财产及抵押物。没有抵押物,就丧失了金融信用的基础,也就失去了融资的能力。重庆农民有3400万亩承包地、5600万亩集体林地和7亿多平方米的房屋,价值至少1万亿元,如果拿10%向银行抵押,就能贷款1000亿元之多。

这些资金滚动投入,将有力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们通过一系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和林权等农村“三权”抵押质押功能,有效激活了农村资产。下一步,要深入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加快评估、流转、抵押物处置等融资配套制度建设,力争到2017年农村“三权”抵押融资累计达到1000亿元。同时,要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建立起产业发展的风险防范、减损机制。

观点

发展都市农业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商报记者 谭柯

“重庆具有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特点,是中国国情的缩影,要实现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发展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昨日,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杨继瑞说。

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呢?杨继瑞建议,首先必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其次是,根据各区县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设立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地方产业体系的形成。最重要的是,要高度重视都市农业的发展,因为它更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杨继瑞建议,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土地流转最低指导价和土地收益递增机制促进土地规范流转,打破村社地域界限,整合耕地资源,实行规模化、市场化经营。

声音

农业年产数百亿商机

商报记者 谭柯

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对企业有哪些商机?市农委主任夏祖相给出的估算是,每年将产生数百亿商机。

阿兴记董事长刘英,对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尝到甜头的。“2013年,我们的兔产业销售预计将达3亿元,预计利润1000万元。”刘英称,仅肉兔重庆市场就有10多亿的商机,而每年重庆需求的牛、羊、鸡、花椒、海椒等可达几百亿元,这无疑给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因此,投资农业一定有好的回报。

曾在房地产业打拼了10年的重庆农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凤明在潼南太安镇罐坝、柏梓镇朱家坝先后建立了两大生产基地,承包土地5000余亩。“正常情况下,种菜纯利润应该在30%以上。”

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说,企业目前年营业额近20亿元,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己在潼南、石柱、綦江等地建设了蔬菜配送基地,每年降成本上亿元,也就是说,一年多赚上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