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示范带动功能
来源:中国网   2013年01月07日   阅读:

本报记者 崔丽

在中央的决策推动与地方积极配合下,农业园区作为农业现代化探索的载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陆续建立了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主体的农业园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带动农业增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农业园区发展的现状如何?发展中面临哪些问题?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秘书长冀献民。

【现状】数量成气候 成效显著

记者:我国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如何?

冀献民:我国园区在数量上已经形成一定气候,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北京等18个省(区、市)建立9983个农业园区,总面积2742万亩,年实现产值3127亿元,辐射带动面积达到14891万亩。

按功能来划分,农业园区大致可以分为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产业标准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农业大学科技园区、农科院(所)科技园区、水土保持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与物流园区、都市农业园区十大类。其中,初步估计,我国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规模以上的数量在5000家以上。农业园区在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问题】

重建轻管后劲不足

记者:农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哪些问题?

冀献民:农业园区在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效的同时,也表现一些不足,需要加以总结,以利于今后健康发展。首先,政府尚未制定充足、完善、协调的法规政策来扶持或规范园区发展,对农业园区建设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比如一部分农业园区按地方政府意图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基本是按照计划经济运行体制和管理方式操作的,造成园区行政机构庞大,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其次,有些园区重建设,轻管理,更忽视发展问题。重视单一园区规划设计,缺乏区域统一规划、产业统一布局、城乡统筹协调。有的园区在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规划设计方面狠下功夫,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找大专家、著名单位去做所谓高标准的一流规划设计,而对如何运营和发展考虑较少,导致方案脱离当地实际,没有为今后发展打好基础。第三,投入少,后劲不足。农业园区建设资金不足,国家支持力度小且使用管理分散,难以集中资金安排实施前瞻性、全局性的农业科技产业开发项目。一些园区投入大量资金盲目引进成套设备、工艺和管理系统,由于缺乏配套设施、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或不符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或运行管理成本过高等原因,许多引进设备不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造成园区建设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第四,企业带动力不足,品牌建设欠缺。多数园区未建立起企业、基地、农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订单履约率低,存在农民毁约和龙头企业与农民争利的现象。由于农产品市场调控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农产品市场波动性大,缺乏必要的市场风险预警机制保障,影响龙头企业发展。园区品牌建设的力度仍然不够,虽然很多地方“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开展得不错,但品牌效应小,大部分农产品仅在县内有名气,在全省乃至全国能够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很少。第五,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低。部分园区缺乏相应的高品质人才,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无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技术层面看,各园区科技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园区缺少懂技术、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对于一些投入、规模都不够的园区来说,科技含量不高,很难发挥新技术的增产增效作用。第六,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园区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支持,不少园区缺乏有效机制,难以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整合利用,即使整合在一起,资金总量也非常有限,难以满足高效农业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农业项目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在争取企业投资方面难度相对较大,许多园区市场化的投资体制发展缓慢,投入来源渠道狭窄。农业融资和农村金融服务欠缺,银行投资园区意愿不强,农村融资体系不健全,融资渠道有限,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担保抵押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

【对策】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冀献民:根据园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突出区域发展重点,分类建设核心示范园区。依据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区域发展重点,各类园区的核心区应有明确的范围、建设目标、建设标准、项目指南和考核办法,以便于分类指导、激发微观层面的创新热情,强化宏观层面的协调管理。

强化园区的项目整合与推进,不断增加有效投入。对不同功能定位的农业园区进行分类扶持,形成多元投融资机制,努力将各政府部门的示范项目在园区内实现有机对接与整合,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农业项目。

园区要实施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战略。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化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加强物联网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中的应用,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扶持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引进和培养高科技、高素质人才,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探索“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农户”和“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业园区经营形式,加强农业园区与龙头企业融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做大,促进农民增收。

强化园区运营主体的地位。农业园区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组织,要强化园区内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利益。有些地区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单纯追求政府形象和企业利润,让农户承担由此给农业带来的损害,这种发展模式必然行不通。

设施农业与大田生产基地并举。近年来,农业园区的生产方式正在由建设初期的设施农业为主逐步推向设施农业与大田农业并举,涵盖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等各个产业,空间不断扩大,辐射范围越来越广,生产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今后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园区单一产业发展方面,逐步实现产业一体化、产业链条化。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园区服务功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服务设施,如道路、种苗场、收后加工与物流处理中心,不仅要考虑满足园区内部生产需要,还要考虑满足接待参观、带动园外企业农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