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企业新闻 >> 内容阅读
李克强治豫力推农业现代化实验
来源:河南日报   2013年03月16日   阅读:

辽阔中原,天下粮仓。在春意萌动的“两会”上,农业现代化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就如何长期保障粮食安全,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比较效益,如何处理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笔者来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与这个有着1亿多人口的农业大省的代表们进行了交流,倾听了他们对河南农业转型发展历程的回顾和体会。

3月9日,李克强在参加河南审议活动时,动情地讲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讲到“粮安天下”、“肉提生气”的深刻意义和河南为此做出的贡献。“你知道河南粮食生产实现 ‘九连增’的局面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河南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是怎么走出来的吗?李克强同志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啊”。一位参加过三届全国人代会的老代表,对河南农业的现在与过去如数家珍。2012年粮食产量达到1127.7亿斤,比1998年净增300多亿斤,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每年向省外调出商品粮和粮食制成品400亿斤;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60万吨、404万吨和33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而在10多年前,河南虽然是粮食生产大省,但销售以原粮为主,且品种单一,成本高、品质差、价格低。一方面省内粮食出现滞销,另一方面却要大量进口国外高价优质品种。1998年到河南主政的李克强,深入了解河南的省情、农情,理出亟待破解的难题,凭借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谋划走出了至关重要的几步棋,在千里沃野推开了宏大的农业现代化实验。

调整结构,推进“两大基地”建设

李克强初到河南,面对粮食丰产却卖不掉的局面,他指出,这一问题不解决,不仅直接影响农民增收,而且会挫伤粮农的积极性,危及粮食安全。为此,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和反复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他判断粮食滞销的根源在于种植结构不合理,河南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其他粮食作物难以替代冬小麦大面积种植,必须适应市场的优质化和多样化需求,从调整小麦品种品质着手,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长期就农业抓农业,使得一些干部群众形成了恪守传统生产方式和单纯追求粮食增产的思维惯性。对于李克强的新思路,当时不少官员、农民心存顾虑,担心出现优质不高产、市场无销路的问题。李克强指出,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1000多万吨的高品质小麦?为什么河南生产的小麦就只能做馒头和面条?为什么我们不能生产用来做面包、糕点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面粉呢?他用最简单的道理,反复启发大家的思路、统一大家的思想。在他的力推下,河南加大优质品种繁育力度,开始大面积推广高品质强筋和弱筋小麦种植。他提出了将豫北、豫西规划为强筋小麦种植区域,豫南为弱筋小麦种植区域,豫中、豫东、豫西南则以中筋为主、兼种强筋小麦。三大类型区实行以县为单位,同一个品种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对各类优质小麦实行单收、单打、单储、单销。这一战略性调整,不仅解开了河南小麦种植比较效益低的死结,也为改变我国长期从国外进口优质小麦的状况找到了出路。在不久后,河南延津等地生产的小麦开始走出国门,开启了我国食用小麦出口的先河。

在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同时,李克强进一步提出,河南具备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和基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尔后,他指导规划建设了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中原肉牛养殖带、京广沿线生猪产业带、豫北蛋肉鸡及豫南水禽等优势发展区域,推进了一大批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由此,河南畜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河南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举措,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推进‘两大基地’建设,一是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主产区和加工基地,另一个是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而这一战略思路正是李克强在研究制订河南‘十五计划’时亲自确定的。”一位老代表如是说。

以工促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谋划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李克强多次提醒各级官员,河南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又是土地资源密集型产业,这方面我们“先天不足”,因而仅靠经营一亩三分地难以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他凭着深厚的经济学理论根底和扎实的实践探索,指出提高农业效益,必须在农产品转化加工、增值增效上找出路,要把农业这一土地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劣势与河南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起来,促进农产品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结构升级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业转型发展,形成河南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小麦深加工方面,李克强亲自带领有关部门,从研究小麦产业链入手,推动小麦加工由普通面粉为主向多元化发展,研发出特种粉、专用粉、谷朊粉、胚芽油、维生素、燃料乙醇、多元醇等几十个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全面打通了优质小麦转化增值的通道。特别在当时,由于全球受到疯牛病的影响,动物蛋白严重滞销,他力推的从小麦中提取植物蛋白的做法,使小麦精深加工企业生产的谷朊粉迅速出口到国外市场,获得了比玉米深加工更好的效益。目前,河南天冠等一些企业仍然在按照他的思路,大力推进利用粮食秸秆生产乙醇、全降解塑料等生物替代产品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同行业的标杆。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上,李克强强调,必须走成规模、高品质、品牌化发展路子,带动农业劳动力转移,赢得深加工农产品的市场。在这一时期,河南培育壮大了双汇、华英、三全、思念、大用、众品、白象等一大批在全国叫得响的龙头企业,也引进了一大批称誉市场的省外和境外企业,食品工业成了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深情地说,“双汇就是在克强主政河南时发展壮大起来的,今天双汇在食品行业中的地位,与他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一位当时在国家部委担任领导职务的参观者,看到三全食品加工车间里几千人在整齐的工位上用手包饺子的阔大场景时,惊叹:这只有河南才能做到啊!

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力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李克强推动农业转型增效的又一重大举措。他提出,一家一户的农业种植、养殖不仅市场风险大,而且难以与食品工业对接,必须用经营工业企业的方式来经营农业。根据这一思路,他大力推进订单农业发展,推行“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市场化程度。他的这些市场化思路和举措,有效化解了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推动河南形成了农业生产与加工业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

强化支撑,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从着手推动河南农业转型发展之初,李克强就反复强调,农业的发展既要依靠市场机制,更要依靠科技支撑。他明确提出,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先进适用工业产品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照这一思路,河南大力实施了优势品种繁育、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农业机械研发与推广等一大批农业科技与服务项目,系统谋划构建了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在他的推动下,河南农科院在全国最早成立了品质育种研究室,率先开展强筋小麦育种,2001年河南繁育的强筋小麦郑麦9023新品种,大面积种植亩产达到1000斤左右,成功破解了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重大难题。在这一基础上,他又要求有关部门,支持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加大研发力度,形成创新优势,为粮食生产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做更大贡献。

这一时期,河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很大加强。据一位老代表回忆,2004年李克强在安排下年工作时提出,我们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总共几个亿,全省平均下来一个县才二百多万,分散使用没有效果,必须改变“撒胡椒面”的办法,集中资金向粮食大县倾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强力打造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随后,河南从2005年起按照他的思路,将中央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70%,集中投向24个粮食生产大县和增产潜力大的县,连续三年实现规模开发。同时,在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发展上,不给这24个县提目标、加压力,让他们集中力量发展现代农业。这一战略之举,开了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先河。

目前,河南省农科院的国家小麦工程实验室、河南农大的国家小麦工程中心在我国优质小麦后备品种繁育、栽培、产业化技术上已经硕果累累。近年新推出的换代产品郑麦7698大面积种植,亩产已达1200斤左右,而河南全省已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

全面转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对于河南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省,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走集约发展的道路,把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转移到非农产业,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每人一亩三分地,怎么实现农业现代化?减少农民,才能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才能富裕农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位代表对李克强的话记忆犹新。他深情地告诉笔者,李克强在河南的时间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农业发展的思考,他从根源上想问题,从全局上谋对策,会议室通宵的灯光记录着他科学果断的决策,不少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同志,还都记得当年他一屁股坐在田埂上与农民开心地聊起种庄稼问题的情景。在他不断思考和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河南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日渐清晰。2003年3月,他在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运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想,开始在更深层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他的亲自推动和主抓下,2004年河南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战略思路,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直到今天,我们品评他的这些举措,仍能感受到他高瞻远瞩的韬略和心系“三农”的情怀。

十几年过去了,河南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中进一步得到加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当前,中国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四化”同步的新要求。李克强在豫力推农业转型、促进“三化”协调的思路和举措,为新时期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从他主政河南的实验,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路,一定会为亿万人民,特别是众多的农民,带来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