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农业需要“信息化”科技信息机械一起上
来源:农民日报   2013年06月25日   阅读:

“今年收成很不错,小麦亩产将近1400斤,比去年还高。”6月21日,站在自家存放小麦的“粮仓”前,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种粮大户唐全合高兴地对记者说。

鹤壁市今年夏粮喜获丰收,单产、总产有望“十一连增”。像唐全合这样的种粮大户不仅丰收,更创出了高产。

稳产高产主要靠科技

唐全合流转土地2650亩,托管土地7500亩,是当地有名的“土地管家”。他说自己种粮能够连续增产,有着先天的优势。

“我的地基本都在钜桥镇万亩粮食核心示范区内,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而且路、井、电、渠等配套设施完善,管理起来极其方便省心。”

“而粮食能否创高产,科学技术是关键。”唐全合认为自己连年粮食高产的秘诀就在于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和高科技检测。

唐全合介绍,今年小麦耕种时,除了变匀播为宽窄行种植法增加产量之外,他还根据市农艺师的建议,选用了优质高产、抗倒伏性好的周麦16、周麦22以及稳产早熟、抗冻害性好的矮抗58,使得在遇到今年的强降雨等不利天气时,小麦受到的影响和损失降到了最低。

农业也需要“信息化”

在唐全合承包的农田里,几个被栅栏围起的仪器格外引人注目。“这是2011年市里给安装的数字化、信息化减灾防控设备——农田气象信息监视器。仅我们这个核心示范区就装了五六套。”

唐全合说有了这些设备,他不用下地,坐在屋里就可以知道地里啥情况,真正实现了“看”天种地,“庄稼叶子有没有虫,地上有没有裂缝,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就连土壤温度、湿度啥的,都有数字显示。”

记者了解到,农田气象信息监视器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墒情、作物长势等农田信息,并将这些数据发往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从而实现农田生产信息可视化。作为河南省唯一整体推进型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鹤壁市实现了对全市1700平方公里范围的农田气象信息全覆盖,对大力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具有重要作用。

坐在办公室里,唐全合一边看着电脑查看玉米浇水的进度,一边告诉记者,现在的天气、病虫害等情况,农民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比如,往年倒春寒到4月16日左右就结束了,可是今年一直持续到了20日,最低温度甚至达到了摄氏零度以下。

幸亏提前我们就通过手机短信和电视飞播字幕接收到了低温预警警报,及早采取防冻措施对小麦浇水保温,不然今年小麦一受冻,产量就没有这么高了。”

机械化立下汗马功劳

唐全合不仅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也是鹤壁市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说机械化种收也为增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了对天气、土壤墒情以及病虫害的及时监测和预报,一旦发现病虫害,合作社16人的机械化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便立即行动。”唐全合说,收割的时候,也是全程机械化。小麦收割和秸秆还田同时进行,有效地保持住了土壤肥力。在各种先进的农业机械的助力下,小麦和玉米单产连年提高。

今年,唐全合留下了一千亩的种子粮,其余小麦都以每斤1.16元的价格卖了出去。他给记者算了收入账,“一亩地一年承包费1200元,一季小麦合600元,加上种子、施肥、浇水、人工等费用400元,成本在1000元左右。按照去年的亩产696公斤计算,以每斤1.16元的价格出售,一亩地除去成本,纯收入就是454元钱。”

记者算了一下,仅就流转的2650亩地来说,唐全合这一季至少能收入120万元。如今,唐全合说他对种地越来越有信心了,计划年底土地流转和托管面积要达到1.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