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祁俊 来源:黄山日报
11月9日,全市农村经济观摩活动在黟县、黄山区继续举行。目睹一个个带动性强、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项目给农民、农村带来的新变化,观摩团成员倍感精神振奋。
市长李宏鸣,市委副书记朱文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项金如,副市长舒志民,市政协副主席胡寿基,各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观摩活动。
蚕桑生产是黟县农民收入的一项主导产品,近两年来,实用新技术的注入为黟县蚕桑生产构筑起一个全新的科技生产模式。在碧山千亩高产桑园示范园基地,观摩人员看到,标准化种植的桑园集中连片,就近配套的蚕室管理到位,省力化饲养、科学防治病虫害及优良蔟具规范上蔟等配套技术的应用,使蚕农在大量减轻养蚕劳动量的同时,每亩桑园增产蚕茧30%。村两委负责人感慨道:“现在一亩蚕桑的效益相当于4亩地的粮食,科技真是第一生产力!”
在宏村镇,无论是整体搬迁的金家岭新村,还是古朴如画的秀里自然村,农户利用“一池三改”(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善居住环境)为纽带,通过科学连接,走出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特色之路。看到农村经过建设,实现了“家居清洁化、经济高效化、产品无害化、生活富裕化”的目标,观摩团成员深感新技术的应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在黟县,观摩团还参观了龙头企业惠达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
作为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的示范点,黄山区焦村镇汤家庄村村民蔡高升的大棚麒麟瓜(西瓜)基地向大家展示了发展效益农业的巨大空间。凭借智慧和勤劳,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蔡高升种植的西瓜挂果期长达8个月,亩产值超过1万元,并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
在黄山龙源药业、联合利华全球研发中国中试基地工地,观摩人员不仅看到本土龙头企业利用科学技术从作坊式企业成长为现代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深感,跨国公司的入驻,更构筑了一个信息和技术的高地,对提高我市茶叶和中草药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促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我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观摩团随后还冒雨考察了耿城优质茶苗繁育基地和黄山区万亩名优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