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北京农科城特色园区已成全国示范
来源:北京商报   2013年10月29日   阅读:

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下简称“北京农科城”)迎来了三周岁生日。三年前,“一城多园五中心”的北京农科城开始布局;三年后,北京农科城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标志,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回望北京农科城走过的1000多个日夜,北京农科城布局中的“多园”,不仅支撑着北京农科城所迈出的每一步,更成为了全国发展农业特色园区的示范。
  
昌平园
  
农业项目与小城镇建设首次统一
  
在北京农科城“一城多园五中心”的布局中,不能不提到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昌平园”)。
  
昌平园始建于1998年,2001年被科技部等六个部委命名为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北京市首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北京市首个农业项目规划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统一的示范园。
  
2010年8月,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签署了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城战略框架协议,提出了“一城多园五中心”的整体布局及建设内容,昌平园作为“多园”先行示范科技园区率先步入建设现代农业高端形态的特色园区。
  
为高标准、高规格建好昌平园,按照北京农科城共建思路,昌平区率先启动了昌平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北京农科城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按照规划,园区核心区面积2300亩,规划辐射面积111.4平方公里,涉及小汤山、兴寿、崔村和百善四个镇。昌平园将在3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设特色果品推广区、高端研发孵化区、成果转化示范区、城乡统筹先行区四大区域,兼容管理服务、科技研创、交流会展、推广示范、教育观光五大功能,建设世界一流、代表农业产业研发国际水平、科技资源密集的北京农科城先导示范园。
  
目前,北京农科城正在适时加强对原有优势企业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做精、做细、做大原有产业链;引入高新农业企业及产业项目,提升科技内涵、辐射能力、示范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园区的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
  
昌平园建立了七个研发中心,入驻企业已达50余家,主要行业涵盖生物种业、苗木、加工、种植、花卉、物流等多个方面。园区龙头企业总体规模与质量快速提高,带动园区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并吸引相关的企业入驻,形成了集群发展优势,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昌平园区管委会还协助入园企业筹集资金,收购美国犹他州21万亩桑德农场作为国内草源供应基地,填补了国内优质苜蓿连年短缺的空白;以国家农业园区企业品牌优势,协助企业在内蒙古赤峰、河北、山西、青海、海南等地建立各自种植、示范基地,实践“研发、销售在京,生产在外”的产业发展模式。
  
顺义园
  
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窗口
  
今年6月,顺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北京国际鲜花港)(以下简称“顺义园”)内游人如织,70万株百合花、150余种顶级香水百合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据统计,2009年至今,顺义园通过举办北京菊花文化节、北京郁金香文化节等九次大型市级花事活动,吸引游客近200万人次,年均实现会展综合收入1000万元,并带动了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关联产业发展,地方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产业年均收入增加超过4000万元。
  
顺义园对首都花卉产业的支撑还不仅如此。前年8月,由北京国际鲜花港全资运营的连锁品牌“芳菲花语”旗舰店在位于国贸商圈的财富购物中心三层开业。这家旗舰店总面积达400平方米,是国内首家以产业集群为背景依托的实体花卉连锁店。
  
有业内人士分析,顺义园构建与示范了集鲜花销售、花卉展示、电子交易、物流配送、标准服务、人才培训于一体的高端花卉品牌连锁与现代流通商业模式,创建了新型花卉商业模式。
  
去年,顺义园还与云南花产联达成合作意向,将依托北京农科城和鲜花港平台推进云南优势花卉进军北方市场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顺义园以花卉服务为纽带,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开创农民“绿色就业”新模式,吸纳当地村镇500余名农民在花卉产业链中下游“绿色岗位”就业,实现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促进产业、村镇和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据了解,2011年10月科技部对顺义园的方案做出了同意实施的批复,是北京市惟一的专业花卉产业园区,已成为了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窗口。
  
根据定位,顺义园将建设生物育种研发技术服务平台,探索高端花卉营销服务模式,打造花卉会展品牌,为入园企业和科研院所等提供研发、生产、销售、会展等服务,促进了花卉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有效提升了园区花卉全产业链先导技术与产业融合示范服务能力。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顺义园着力发展花卉园艺产业、籽种苗木产业、会展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花卉物流产业和休闲观光产业,积极推动北京农科城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带动农民增收,为创新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模式做了有益探索。

 

目前,顺义园已成为北京市花卉的生产、研发、展示和交易中心,以及花卉的休闲观光和文化交流中心。
  
通州种业园
  
全球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
  
作为首都建设“全球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以下简称“通州种业园”)“建设以高通量育种服务为引领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科技园区,为推动首都种业跨越发展和全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正在提速,其效能已开始显现。
  
不久前,通州种业园再次发力,正式启动了“现代农作物高通量育种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据悉,此项目以围绕推进北京农科城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及通州国际种业园建设,打造高通量育种公共服务平台为基本核心,探索种质资源共享交流机制和商业化育种模式,进而为种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优质高产多抗作物新品种培育,提供快捷高效、高通量的科技支撑服务,提高育种水平和产业化能力。
  
通州种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启动该项目旨在做大做强种业企业,服务通州乃至首都籽种产业发展。
  
通州种业园位于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2011年7月正式挂牌。园区总规划面积3万亩,远期规划以于家务乡为中心覆盖通州南部乡镇。现园区占地面积1.5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5000亩。去年10月,通州种业园还正式纳入中关村(000931,股吧)示范区,成为中关村第一个农业类科技园区。
  
两年来,通州种业园在市区乡三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近3亿元,完成了部分路网、林网、水利、电力、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了种业企业、科研单位入驻条件。
  
目前,园区入驻40余家企业,包括已上市企业4家,准备上市企业2家,农业部1+8、北京市1+5种业科企联合创新、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理事单位中的企业9家。同时,园区成功引入了法国利马格兰、北京德农种业、金色农华、山东登海种业(002041,股吧)、黑龙江垦丰种业、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科研单位40余家,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还分别在园区启动了第二院区的建设。
  
根据规划,通州种业园将最终形成高端、可持续发展的,集育种、展示、评价、交易、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产业链,打造国际化的种业企业运营总部、科研总部、交易总部和结算总部。与酒泉、张掖的农作物制种基地,寿光种子交易基地以及海南南繁基地形成错位发展和有效对接,形成国内农作物籽种产业网络。
  
特色园区
  
发展模式已成全国示范
  
据介绍,经过三年的发展,包括昌平园、顺义园、通州种业园在内的北京农科城特色园区,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模式先进、示范作用显著的园区发展格局,已示范辐射全国。
  
三年来,北京农科城特色园区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园区核心区建成面积为699.9公顷。其中,昌平园、顺义园及通州种业园核心区的建成面积分别为153.3公顷、213.3公顷、333.3公顷。
  
截止到2012年底,园区各类融资总额达到64144万元,其中昌平园融资达27216万元,占总融资额的42.4%;通州种业园融资达26000万元,占总融资额的40.5%;顺义园融资达10928万元,占总融资额的17.1%。
  
截至目前,北京农科城园区现有企业及科研机构总数为138家,其中,昌平园52家,占比38%;通州种业园43家,占比31%,顺义园43家,占比31%。企业总体规模与质量快速提高,这将带动园区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并吸引相关的企业入驻,形成集群发展优势。
  
随着这些特色园区的不断发展,园区的建成率在逐年提高,园区的发展趋于成熟。目前,这些特色园区引进项目15项;自主开发新项目5个;引进并推广新技术18项;引进并展示新品种324个;推广新品种980个,推广面积为17066.7公顷。
  
不仅是特色园区,目前,在北京农科城“一城多园五中心”布局下,经过三年建设与发展,北京农科城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方面取得了实质成效:北京农科城已经成为全国现代农业技术交易和展示中心,人才、资本、信息等现代产业要素聚集效应显现,农业创新创业深入发展,正在成为农业高端产业培育基地和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有效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向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变;北京现代农业已步入创新驱动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快车道,并正在为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根据规划,北京农科城将通过高端研发与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走“高端、高效、高辐射”之路,经过5-10年时间,将北京农科城建设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产业链创业服务中心,面向世界,立足首都,服务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