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自[新乡种业信息网]
2013年我市夏粮生产再创历史新高,良种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合理选择品种,科学布局利用,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是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在组织品种考察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2013年秋播小麦品种利用意见,供各县(市)、区参考。
一、今年小麦品种利用特点
一是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占据我市小麦品种利用的主导地位。据统计,今年我市小麦收获面积508.9万亩,主导品种6个,总面积445.4万亩,占麦播总面积的85%以上。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矮抗58,面积255.8万亩;种植面积第二的品种是郑麦366,面积66.6万亩,其次是周麦22、周麦16、新麦26、西农979,面积分别为40.3万亩、34.9万亩、27.6万亩、20.2万亩。
二是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市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多种原因一度下降,近几年又出现快速增长,郑麦366、西农979、新麦26等优质强筋品种的种植面积近两年稳定在140万亩以上。
三是后备品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强筋小麦藁麦2018、丰德存麦1号,中筋小麦洛麦23、豫教5号、周麦24等,近年在我市均表现较好。
四是生产上半冬性品种占居绝对的优势。根据我市生态气候条件,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导的品种利用格局已经形成,以矮抗58为主的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半冬性品种占据我市种植面积的95%以上。
二、今年主要小麦品种评价
1.矮抗58 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根系活力强,冬季抗寒性好,成穗率高,矮秆抗倒,穗层整齐,成熟落黄好,抗穗发芽能力强,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缺点是感赤霉病。该品种连续五年均为我市第一大小麦品种,同时也是我省及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今年仍有较好表现,预计秋播种植面积保持稳定。
2.郑麦366 属半冬性优质强筋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快,株型紧凑,株高适中,抗倒性好,穗层整齐,成穗率较高,三因素协调,抗穗发芽能力强,抗锈病。缺点是纹枯病较重,对春季低温敏感,易形成小穗不育。该品种目前是我市第一大小麦订单生产的强筋品种,具有开颖受粉特性,种子生产过程中应注意隔离,生产利用过程中应结合强筋小麦产业化发展需求,优化种植区域,加强早春管理,预防倒春寒,提高产量,保证品质。
3.周麦22 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植株蜡质厚,长相清秀,灌浆较快。穗大,结实性较好,高抗锈病。缺点是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秆锈病;对低温敏感度高,倒春寒对其结实性有一定影响。在高肥水条件下表现突出,是创高产的理想品种,生产上应在高水肥地区推广应用。今年受倒春寒影响,预计秋播种植面积也会有所减少。
4.周麦16 属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苗期长势壮,冬季抗寒性好,矮杆抗倒,穗大,千粒重高,穗层整齐,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缺点是遇倒春寒对其结实性有较大影响,易感赤霉病。该品种在生产上已连续利用多年,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相对稳定,是我市主导品种,今年由于4月份倒春寒的影响,预计秋播面积保持稳定。
5、新麦26 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强筋小麦新品种。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旗叶短宽、平展,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白粒,籽粒角质,外观商品性好,品质优。预计今年秋播面积稳中有升。
6.西农979 半冬性中早熟优质强筋品种。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籽粒晶莹透亮,外观品质好,在我市主要以订单种植生产。缺点:杆略高,抗倒伏和倒春寒能力略差,抗病性差,湿面筋含量偏低。
此外,近年表现较好的苗头品种有6个:半冬性品种中育12、良星66、漯麦9号、周麦23、众麦998和弱春性品种周麦23。对这些苗头新品种,应继续进行多点试验并探讨配套栽培技术,从中选拔出适宜我市推广的品种。
三、今年秋播小麦品种利用意见
今年小麦秋播品种利用,要以高产稳产品种为主导,以优质专用品种为重点,因地制宜利用品种,做到良种良田良法相结合,最大程度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具体品种利用意见如下:
1、中高水肥中早茬麦田:强筋小麦以新麦26、西农979、郑麦366为主,搭配藁优2018;中筋小麦以矮抗58、周麦22、周麦16为主,搭配衡观35、周麦26、平安8号、豫教5号、洛麦23、众麦1号。
2、中高水肥晚茬麦田:以众麦2号、周麦23为主,搭配新麦208。
3、丘陵旱薄地:以洛旱7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