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粮食安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我们有13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就必须把种子紧紧攥在自己手里,加快实现种业强国的战略目标。
粮为农之本,种为粮之源。一个优秀品种为国家粮食丰产增收的贡献不可估量。
近年来,尽管国家农业部在全国连续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保持对种子市场严密的监管态势,但品种“套牌”侵权现象依然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种子市场经营秩序,挫伤了种子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更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环境。
11月2日在郑州举行的农业部种子市场监管座谈会上,提起种业“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育种专家和育繁推一体化种子公司负责人纷纷扼腕痛斥。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玉米科学研究和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的佟屏亚老先生在接受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采访时说:“种子‘套牌’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实现种业强国发展路上的痼疾,是种业发展面临的一场生死劫难,是到下定决心整治肃清的时刻了。”
目前许多种子企业和科研人员面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一个新审定的优良品种刚刚进入市场,亲本很快就被窃取进行扩繁,“套牌”紧跟其后。
所谓“套牌”品种(黄淮海地区称“套牌”,东北地区称“套包”),就是采取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的办法,把刚通过审定的品种或热销品种尽快地推入市场。“套牌”种子成本低、盈利高,在目前我国缺乏规范管理的种子市场,“套牌”品种是规避法律风险、制假贩假的主要形式。
据2010年农业部调查:“现有种子企业30%存有或无证经营、或仿冒种子、或‘套牌’种子的侵权违法行为;全国种子企业超过9成不具备科研能力。真正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不足百家。”调查显示,国内合法生产经营郑单958的企业只有5家,不合法的却多达40余家;市场上销售的先玉335种子有超过一半是仿冒种子,已形成了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种子交易会或互联网上,随处可见到承揽印制种子包装袋的公司和制成的花花绿绿的样品,你可以委托批量印制种子袋,也可以私下委托印制其他品牌品种的种子袋。“卖包装袋”和“套牌”种子已发展成为一种投机式“暴富产业”。
佟屏亚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套牌”有真袋子里装假种子、假袋子里装真种子的,也有假袋子里装假种子的。但不论是真种子、假种子“套来包去”,袋子里绝大部分种子质量还都不错。因为搞“套牌”的主儿心中明白,一旦种子在生产上出了事,农民上访,监管部门刨根问底动真格的,连带其他制假造假的事都一股脑儿被端出来,那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黄淮海地区一位基层经理说:现在审定品种多,基层经销店多,每个县少则三五百家,多则千来家,所经销种子名副其实的也就二三十个,70%以上是“套牌”种子。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套牌”暴利,是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弄虚作假的推手。一个经理花几十万上百万元买下新品种权,或买个品种审定号,或买个即将退市、或已经退市的品种名字,通过有关部门“拿到”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检疫证,把从制种基地套购或自繁种子就地取名装进印制好的包装袋。更有甚者将办好的所有手续和包装袋“打包”出售,公司老板自己不必搞制种和加工,便可轻松赚到大钱,甚至一夜暴富。
一位业内人士痛斥种子市场乱相:部分种子监管执法人员与“套牌”种子经销商结成了“猫鼠同盟”,交了“保护费”,就能“保平安”,合法的被伤害,非法的被保护,“套牌”种子横行市场。
佟屏亚先生是玉米界德高望重的育种专家,常年行走基层,对种子市场“套牌”等侵权行为深恶痛绝。他告诉记者,目前“套牌”种子横行的局面背后,凸显监管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的身影,甚至进行地方保护,部分执法监管部门纵容“套牌”产品,破坏了市场良性竞争秩序,致使一些违法种子企业长期逍遥法外,严重挫伤了企业和育种家创新的积极性。另外,在管理上,审定品种数量过多过滥,制种基地管理失控也要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
据不少育繁推种子一体化企业反映,在西北等制种基地,“套牌”侵权生产相当普遍。
暴利驱使下,种子企业、经销店与基地企业结成利益联盟,勾结个别管理者寻求庇护,肆无忌惮、有恃无恐地假冒硬套,“套牌”品种大行其道。
“近年我们育成的优良品种‘伟科702’,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当年就有十余家单位在海南省大面积扩繁其亲本自交系。2013年仅在甘肃省张掖、武威、金昌等地侵权生产该品种的单位和个人就达35家面积2万余亩产种量近千万斤。这些侵权种子2014年将以各种非法的方式流入市场无疑给合法生产销售的企业和品种权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玉米
育种攻关专家组成员陈伟程在日前的座谈会上痛斥套牌私繁等违法行为。
一位育种人员痛心地诉说:“培育一个品种辛勤劳作多年,要付出多少心血、流淌多少汗水,当新培育品种莫明其妙地被‘套牌’时,就像自己的孩子被拐卖了啊!”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杨远柱表示,如果“套牌”种子长期在市场销售,则会误导农民的种植管理方式,危害农业生产安全。
佟屏亚先生说,“套牌”种子一旦风靡市场,就无人再去冒着自然、技术和市场的风险去培育、生产自己的品牌种子。如果制种基地遭受自然灾害,畅销品牌种子供不应求或品种权人维权从紧从严,就会出现无种可套的局面,将对农业供种构成潜在威胁。长此下去,中国种业还会有美好的明天吗?
一位育种人员痛心地诉说:“当新培育的品种莫明其妙地被套牌时,就像自己的孩子被拐卖了啊!”
2013年5月7日,农业部发出《关于开展种子经营门店清查行动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品种“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各级农业部门及种子管理机构要与公安、监察等部门协作联动,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品种,要从源头上严厉惩处侵权行为。
佟屏亚先生建议,要遏制和整治“套牌”等侵权违法行为,在严厉打击和坚决取缔“套牌”侵权企业,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的同时,还必须从源头抓起。
首先要严格品种审定制度。种子企业要加强新品种研发,用自育品种主导种子市场。既要重视品种选育和审定,更要重视审定品种的生产和推广应用。这是解决品种“套牌”的治本之策。要严格执行品种审定标准,控制审定数量。审定的品种要有创新性、商业性和安全性。要把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权“双轨”合为“一轨”,提高审定速度,节约成本,还有利于企业维权和打击假冒伪劣。特别要严惩违规乱纪分子,坚定地杜绝品种审定链条上的“潜规则”,并逐步将品种审定过渡到品种登记制度。
其次要加强种业管理创新。狠抓源头治理,开展制种基地田间真实性检测,严厉打击“套牌”生产行为,使不法企业无种子可套。严格品种退出制度,对一些老品种、在生产上没有面积的品牌品种,坚决退出。
佟屏亚先生说,只有从品种审定、基地监管、品种退出等源头上抓好抓实,才能标本兼治,使不法企业无牌可套,才能还种业市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早日实现种业强国之梦。
只有从品种审定、基地监管、品种退出等源头上抓好抓实,才能使不法企业无牌可套,才能还种业市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