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第五届福鼎槟榔芋“芋王”大赛不仅吸引了该市贯岭、叠石等山区乡镇各村种植户,也吸引了前岐、点头、店下、硖门等沿海各乡镇槟榔芋种植大户的踊跃参与。经初赛后,当日还有13个种植户进入决赛。以单个5.92公斤加综合品质获“芋王”称号的贯岭镇何坑村种植户张桂凤,得到10000元奖金。在当晚的“芋王”拍卖会上,该“芋王”还以52000元被拍卖,让张桂凤笑得合不拢嘴。
这是一组记者采访到的有关“福鼎槟榔芋”的数字——
今年福鼎市有3万多亩槟榔芋获得好收成,收购价每公斤都在10元左右;槟榔芋的亩产已超过8000元,单靠种植槟榔芋年收入在十几万元的农户已难以计数;全市从事槟榔芋种植的专业合作社达22家;全市有8家从事槟榔芋食品加工的企业,其中芋魁食品(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已于今年7月18日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上市……
“福鼎槟榔芋”何以快速地走上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呢?
赛个头、赛品质
赛出的是一条致富经
“福鼎槟榔芋”的大面积种植是从该市的贯岭镇开始,而举办“福鼎槟榔芋”芋王大赛也是2005年从该镇发起,后来由福鼎市举办,到今年已是第五届了,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参赛。
贯岭镇党委书记李彤向记者介绍说,随着“福鼎槟榔芋”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升,“福鼎槟榔芋”芋王大赛已成为福建省农业厅冠名支持的农特产创品牌的综合性农业赛事活动。
“举办这类农事活动,既丰富乡镇的文化生活,吸引槟榔芋加工企业的参与;又提高了品牌效益。”李彤说,“芋王赛还不仅是赛槟榔芋的个头和品质,而且通过比赛交流,赛出的是一条致富经,极大地促进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前岐镇照兰村村民谢盛秋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年他种植了十几亩的槟榔芋,销路不用愁,而且收成时加工企业都会上门来收购,有多少要多少,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卖到好价钱。”
也是照兰村的村民叫陈淑水,他了解到种植槟榔芋的“致富经”后,于2011年专门从越南回国,投小资种上槟榔芋获利后,到今年他扩种了20多亩,今年的纯利可达10多万元,打算明年还要扩大种植规模。“这比出国去更能赚钱。”他高兴地说。
创高产、精加工
形成的是一条产业链
据说槟榔芋在福鼎已有两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当地农民自行创出了将芋苗倒插的栽培技术,所以我们看到的长得像大炮弹的槟榔芋,芋头下都有个弯曲的“钩”。而近年来通过标准化栽培技术和高优示范基地的项目推广;通过提纯复壮、水旱轮作等技术,提高种苗质量,减少各种病害,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
政府部门大力扶持这一农业特色产业,引导农户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科技化管理。福鼎市政府从今年开始,每年要拿出一百万元作为专项基金,并成立扶持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贯岭镇每年都拿出30多万元作为专项基金,先后建立了何坑、透埕、茗洋、松洋等村的种植基地,请科技服务队定期对基地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为种植户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
近年来,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农业科研技术为动力、农业技术指导为支撑的“公司+科研+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特色产业生产营销模式日趋成熟。而随着产、供、销一体化和槟榔芋食品精加工企业的增多,让这一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一条无形的产业链。
以槟榔芋芋粉、槟榔芋奶茶等为主打产品的福鼎圣王食品有限公司,以52000元拍得今年的“芋王”后,该公司总经理洪先生说:“‘芋王’会提高我们槟榔芋加工企业的知名度,也是品牌效应。”
上国宴、创品牌
走上的是一条康庄道
“福鼎槟榔芋”煮之浓香扑鼻,闻之清香,食之松酥细滑,已被列为国宴佳肴。
目前“福鼎槟榔芋”已开发出了30余种菜肴,畅销海内外。2000年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12年4月被列为“中国驰名商标”。
据福鼎市负责农业的相关领导介绍,随着产业化的发展,“福鼎槟榔芋”的品牌效益已日臻显现,其特色食品不仅入超市、进商场,而且在不少旅游景区深受游客的喜爱,成为我市的特色旅游商品。
今年贯岭镇槟榔芋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接近全市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入住在贯岭镇的“好口福”、“芋魁泊尔”、“旷野”等5家槟榔芋食品加工企业,专门从事槟榔芋深加工与销售。有4家已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去年该镇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产值近5亿元,全镇的工农业总产值近25亿元。今年农民人均收将超过一万元。
“在新时期,建设新农村,农民奔小康,需要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李彤说,“目前,贯岭镇已基本形成以福鼎槟榔芋、黄栀子为主的两大农业特色产业,这些产业将引领导农民致富奔小康,走上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