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农民当“甩手掌柜”赣破解“谁来种地”
来源:农博网   2014年01月04日   阅读:

新型经营主体蓬勃涌现、社会化服务体系趋于完善、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传统农业大省江西开启农业现代化新征程,希望正在广袤的田野上孕育。

新型经营主体涌现,“谁来种地”在破解

2013年12月底,赣鄱大地进入农闲时节。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开始话收成、算细账。江西省弋阳县种粮大户舒有忠算出了“年终账”:通过土地流转种植520亩水田,一年收入超过30万元。他十分感慨:“谁说种田就一定比打工差?只要上规模,种田照样挣钱。现在我周边靠种田致富的职业化农民越来越多!”

在城镇化、工业化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背景下,江西农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趋势日显,农业将后继无人!

未来谁来种地?这是江西在推进现代农业化中必须破解的紧迫现实课题。“有规模才有效益。有效益才有人来种地!”2013年春耕伊始,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后提出,要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加大种养大户扶持力度,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向生产能手、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

2013年8月底,江西省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见》,现代农业发展提速。

在政策扶持下,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在江西涌现。

社会化服务兴起,农民当“甩手掌柜”

江西德兴市黄柏乡农民余菊英种了8000亩水稻,是当地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但谈起自家经营近万亩的农田,他却一脸轻松:“我选择农机合作社提供的全程机械化‘套餐’服务,每亩出240元后,耕、种、收等都不用我操心,省力又省心。”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近年来,江西着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

目前,江西省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达到7万家左右。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的“保姆式”服务,当上了“甩手掌柜”。

除经营性服务外,公益性农业生产服务也在逐步完善。江西省农业厅厅长甘良淼介绍,目前江西省基层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已实现全覆盖,使农业生产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农业产业化提速,小生产“接上”大市场

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直是传统农业发展一大“痼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江西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并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鄱阳湖原地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是位于江西余干县的一家泥鳅养殖企业。在这家公司千亩高标准泥鳅养殖基地,虽然还没到上市时间,但上千吨泥鳅已被韩国和日本客户预订一空。

企业负责人施永军说:“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我们带动了周边养殖户人均年增收8000元左右。”

与此同时,江西数量众多的生产性农民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民社员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连接起来,推动和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